第十七章 盆滿缽滿(1 / 2)

小說:竊隋好駙馬 作者:浙東匹夫

小野妹子還軟禁在蘇州驛館裡面吃牢飯的時候,他手下那些備件出身、沒什麼節操和忠誠度可言的水手已經在蕭銑厚賞收買之下,幫漢人開拓出了通往夷洲和平湖的沿海航線,並且在蕭銑隨船隊派遣陪去的老練海客、繪師偷學下,把閩海外諸島的海圖方位、秋冬信風狀況都大致明確了一番,這條航線倭國水手們會帶著跑三趟左右,等到漢人們徹底掌握了這條航路的訣竅之後,以後就沒必要讓倭人與聞機密之事了。

當然,這倒不是說這個時代倭國的航海技術就全方位比漢人要強大,而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日本孤懸海外,對於超視距的越島鏈航海定位總歸有那麼一些獨到之處,對於日本週邊的海域海況瞭解自然有漢人見不到的地方。至今為止的歷代,無論是漢時來請封“漢倭奴國王印”的,還是隋唐時的遣隋使、遣唐使,都是日本列島上的土人主動來華夏,而非華夏之人找上門去,多少也能說明問題——同理,如果是比對齊魯江浙閩粵的沿海海況瞭解,在這些海域的航行技術,倭人肯定就遠遜於漢人了。這是一個主場客場情況熟悉程度的問題,與民族主義無關。

九月中,去夷洲和平湖的來整、秦瓊,與去林邑的張出塵、沈落雁幾乎是同時回到了明州港,然後透過浙東運河、江南河把貨物發往朝廷有造船場所在的各地——

雖然明州不是蕭銑所統領的吳郡地盤,但是那裡作為造船場和海港著實有常熟比不到的優勢,那就是無論是長江口的海港還是浙江口的海港,都因為沖積河床的地勢,導致江河底沙淤積嚴重,要做到深水港的話疏浚工程量太大。而明州港大致相當於後世寧波的象山港,距離杭州灣口不遠,但是海灣的開口卻是直接朝向東海的,這就免去了天然河流泥沙淤積的問題。同時浙東運河是從上虞曹娥江一帶一直挖通到明州面朝大海一側的甬江的,為了過海船,吃水特地挖得比其他江南河河段還深一些,便是當初未雨綢繆所致了。

面朝大海的港灣,疏浚難度可不是內河可以比擬的。漢文明對海港疏浚的技術儲備,大致要到南宋的時候,在泉州港的修建過程中才算是成熟,何況泉州不過是**入海口,沖積淤積並不如長江、浙江嚴重。而且從泉州的來歷來看,那是胡商雲集的所在,所以其實海港疏浚還是黑衣大食國舶來的工程技術,漢人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現在僅僅是隋末,蕭銑若是自己花功夫鑽研,以他前世做包工頭多年的豐富經驗,也不是琢磨不出來,只是沒這個必要耗費如此多精力罷了。

從林邑、嶺南迴來的船隊,一次性運來了將近兩萬料的上好防潮防腐木材,都是那種不用幹燥太久就可以在數月內使用的嶺南樹種。蕭銑算了一下,足夠建造朝廷征討高麗所需船隊木料的五分之一了——也就是這些可以建造大約兩百艘四百料級別的大沙船。須知所謂的“四百料”是指船隻的內部載積,並不是船體本身工料的耗費,有四百料船艙空間的船,本身的結構材料用一百料木材就能造出來了。

除了木料,還有五千石林邑出產的各色稻種、幾百包白疊子花樣品和同樣數量的棉桃種子。

……

而來整那支船隊因為規模小,只有五條船,帶回來的東西論分量只有幾千石,主要是勘探和送樣為主。在倭國水手的帶路下,來整攻破了夷洲島北部淡水河一帶一個小原始部落——據說倭人每次如果船隊沿著南線島鏈來時,都會在淡水河口補給淡水,有幾次遇到過這個部族。也就會拿出麻布、食鹽之類的物資和土人交換整隻的鹿脯,所以對於這幾個部落的位置比較熟,沒想到這些倭人水手再次回來的時候,已經扮演了征服者的帶路黨。

來整辦這件差事的時候還是很用心的,又有秦瓊在一旁提點,已經顯示出了一個合格將領除了勇武之外還應該具備的其他素質:他們抓獲了百來個土著奴隸回來,然後從中篩選挑揀,發現了兩個部族的長者巫醫之類的角色。然後便威逼利誘讓這些土著指點,說出他們平素在島上常用的草藥、治病物產、以及躲避瘴癘的秘法。在土人的被迫協助下,一種臺灣島獨有的高產樟腦的樟樹被來整他們發現了,然後匆匆採集了幾十棵樹苗、眾多的種子、樹皮和刮下來乾製的樟腦,外加別的一些本島特產之後,便匆匆駕船離開。

出發之前時,蕭銑告誡過來整和秦瓊:不要深入叢林太深,能夠在沿海活動就在沿海活動,萬不得已要深入的話也可以先放火。夷洲深處的瘴癘非同小可,為此船隊還是帶著足量的青蒿出航的,靠岸時每日都用青蒿榨菜汁引用。眾人一直沒敢忘記當年孫權麾下大將衛溫的教訓,拿到了想要的東西便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