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長白山區西邊的平原幾乎都被掃蕩了一遍——尤其是遼東城以東的,此前因為遼東城這個據點沒有拔除,是隋軍掃蕩的真空區,如今城破後的兩個月,可謂是查漏補缺,雞犬不留。
凡是找得到的漢人聚落,則全部遷移到營州、柳城以西屯墾、修路,燒燬其在遼東的家園。若是找到的高句麗族聚落,無論縣城鄉鎮村寨,一律屠盡燒燬。最終居然也湊出了一二十萬人戰果,為渡過鴨綠江失利的大軍稍微報了一點仇。
幹完這一切之後,大軍終於徐徐而退。楊廣親率的人馬,年初時有百萬之眾,現在卻只剩下六十萬人上下。他留下了十萬人在柳城、營州前沿,自己帶著五十萬大軍回涿郡,在九月間趕到了目的地。
這一年的征戰裡,隋軍總計也從遼東掠奪到了四五十萬人的漢人人口,充實到了柳城-涿郡之間那些開發不充分的州縣地區安置。然而大隋在河北地區的戶口卻沒有因為這個舉動而有所好轉——此前為了供給一百多萬大軍的軍需後勤,徵發運糧修路的民夫足足倍之,達到了兩百多萬,而大半年的辛苦徭役壓榨之下,這兩百多萬民夫病死的、累死的、餓死的、逃亡或投奔河北義軍的,足有將近四成之多!也就是說,楊廣從高句麗那裡掠奪來四五十萬漢人人口的同時,河北境內本身的在籍人口流失卻比這個數字更多了一倍!也許這其中有半數死去了,有半數從賊了,又有誰說得清楚呢。
……
楊廣退兵的訊息,最終傳到平壤的高句麗軍主帥乙支文德那裡時,已然也是九月份的事情了。聽說隋軍撤退,乙支文德心中還是安定了不少,然而此後剩下的便是苦澀地爛賬。
雖然高句麗在戰場上擊退了隋軍,可是它國家的規模小、底子薄,還真扛不住幾次這樣的打擊,自身的損失,讓高句麗全國上下觸目驚心。
高句麗國的總人口,便只有四百多萬。大半年打下來,幾乎三分之二國土上的漢人百姓,都被隋軍掠走遷回了,總數四五十萬。遼東與大同江的隋軍海軍登陸場附近,以及宇文述渡過鴨綠江時沿途燒殺搶掠,讓這大半年裡高句麗族百姓的死亡總數也有差不多這麼多。
也就是說,光是平民的被奪走與死亡,加起來就有百萬之數了。
再看高句麗軍隊的損失,持續小半年的遼東城戰役,因為最後是城破後被屠城的,守軍幾乎沒有人倖免,所以前前後後也搭進去了十六七萬作戰部隊。薩水之戰戰死兩萬、與來護兒軍先後多次決戰,水陸軍總計損失五萬,再加上零零散散隋軍攻城略地中的殺傷,高句麗軍隊永久性損失,不下二十五萬。從全域性上來看,或許死兩個高句麗兵,可以拖三個隋兵墊背,然而高句麗和隋朝的人口國力比例有十幾倍的差距,這樣的交換比消耗顯然是高句麗扛不住的。
高句麗戰前三十萬在冊府兵、以及三十萬開戰後可以兩戶一丁額外抽的臨時壯丁新軍,已經是其極限了。大半年打下來,二十五萬軍人成了枯骨,那就只剩下三十五萬人撐場子。
高麗國主、嬰陽王高元深感不安,在秋收季節之後,又加徵了五萬青壯入伍,把高句麗的武裝力量重新擴充到四十萬人的規模。然而誰都知道這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做法。
須知,一個國家的人口,女人就要佔掉將近半數,剩下的男人裡面,少年、老者、殘病再去掉,那就又是一半。所以四百多萬人口的國家,青壯男丁最多一百多萬。
經過一年的消耗,高句麗折損了百萬人口、二十五萬正規軍。九月時國中民部文官幫高元粗略統計了一下,發現高句麗國內在籍的、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丁,只有五十六萬多人了。
要從五十六萬青壯年男丁裡抽四十萬軍隊,這是亡國之兆。這意味著來年種地的勞動力裡面至少一大半是小孩老頭和女人。而放牧的勞作則幾乎全部是女人和孩子承擔了。這樣的戰爭,若是再以今年的烈度持續三年,高句麗可就要直接被殺得亡族滅種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