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論持久戰(1 / 2)

小說:竊隋好駙馬 作者:浙東匹夫

薩水戰敗的訊息,原原本本奏到了楊廣的案頭。宇文述什麼細節都沒敢隱瞞,只是陳述經過、請求處分。

楊廣對於這個結果自然是震怒非常:他不是沒有想到過宇文述會失敗,畢竟宇文述帶去的部隊都是些人心不齊的拼湊軍,各方影響太複雜,不能合成一股力血戰,那種可能性也是有的。

但是縱然宇文述失敗了,在楊廣的預謀中,好歹也要和高句麗軍拼個兩敗俱傷,拼個夠本。不說殺傷高句麗二十萬眾主力吧,至少十幾萬人戰果還是要的——結果宇文述倒好,回來稟報的戰果,只殲滅高句麗軍三五萬人而已,比楊廣的預期至少低了一大半。這還是宇文述已經粉飾了一番後的結果,如果楊廣可以如實看到乙支文德那一邊的戰損統計的話,在整個鴨綠江以東戰場,高句麗軍戰死失蹤等永久性戰損不過兩萬多人。

宇文述的軍報照例是隨軍的內史侍郎蕭瑀給楊廣送來的,所以蕭瑀少不得順勢勸說楊廣:“陛下,鴨綠江以東,多有山川阻隔,高句麗人化外蠻夷,不知修治道路。大軍前行,實無補給,軍無戰心,致有此敗。還請陛下收攏宇文大將軍殘部,莫要再行險了。”

“如今已近七月,再重整大軍渡江深入,至少是八月秋季的事情了,若是遇上高句麗軍在山險之地層層設防阻截遲滯,或是高句麗賤民自發組織起來騷擾朝廷大軍糧道,著實可慮……那麼,朕若是重新在此就地經營遼東城、控制此處據點,疏通自涿郡至遼東城的後方道路、清除四野之間的高句麗賤民,瑀弟以為如何?”

“陛下!遼東之地,今年因為戰亂。顆粒無收,大軍若是在此過冬,一駐便是半年的話。路途上損耗的軍需糧草非同小可、都要從涿郡運來。即使是要相持的話,也該以少量兵力經營前線。陛下親率五十萬主力西返,到涿郡駐紮。涿郡有運河溝通南方,軍糧補給尚且便利——在遼東城吃掉一石軍糧,可是要從涿郡運出三石軍糧!這還沒算民夫百姓被強徵運糧的困苦。還請陛下體恤百姓之苦!”

楊廣痛苦地閉上了雙眼,許久才睜開,對著輿圖怔怔地躊躇了半晌,最後吐出一口濁氣,頹然下令:“那就退出遼東城。縱火焚城,並讓士卒開挖四牆、推倒門樓,將牆土全部填入城壕。隨後大軍撤走。在柳城以東百里的大淩河、遼河等河流夾束之處,將收復的營州及屬下二縣城池重新修治一番,每城屯兵三萬,以軍役修葺道路,以備來年。朕自率五十萬兵馬回涿郡駐紮。待到來年遼東全境賊人肅清、道路儼然,再行進兵。”

楊廣所說的營州,是南北朝時北魏建立的行政區劃,就在遼東。大致相當於後世的營口、盤錦兩市,所以比柳城又往東推進了一百多里,並且跨越了數道遼東灣主要河流的入海口。楊廣下令在此固守儲存勝利果實。也是為來年進兵時減少再渡幾條河的麻煩,而且可以提前在這些地方屯糧。

至於遼東內陸腹地的遼東城,對於防禦一方的高句麗來說是有重要的屯兵牽制價值的,但是對於隋軍來說,其實只要拔除了這個釘子、不讓其在高句麗人手中,也就夠了,隋軍自己佔領那裡並沒有什麼重要意義,因為隋軍進攻高句麗腹地的戰鬥,更多是在營州-鴨綠江一線進軍的。不需要經過北方的遼東城。因此,楊廣定下的“我不要。但是也不讓高句麗人得到”的毀城方略也不算有錯。

自古搞破壞總是比搞建設容易,把城牆推倒到護城河裡。自然比挖河築城輕鬆很多,大約只要耗費後者一兩成的勞動力也就夠了。高句麗人回來之後,也不是說完全沒法重建此城——只是楊廣用了五十萬大軍,施工了半個月,才把城拆了,高句麗人總不能湊出五十萬人,幹半年重新修起來吧?高句麗國也沒那麼多人力可以浪費。

而如果高句麗選擇投入少量人力簡易修葺,比如城牆減矮一半、不造樓櫓甕城,則遼東城定然恢復不了舊觀,也就沒有此前那麼明顯的防禦地利優勢了。那樣的話,楊廣是不怕高句麗人重修遼東城、他率軍再攻打一次的。

在楊廣心中,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認識——因為長白山脈的存在,讓大軍深入高句麗腹地去殺高句麗的有生力量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隋軍糧食都要多消耗數倍。如果高句麗人捨不得遼東城,非要過來收復失地,那麼隋軍正好把遼東城變成“遼東城絞肉機”,讓高句麗人在這裡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畢竟,對高句麗的作戰是民族外戰,不是政權內戰。

楊廣的大軍在遼東平原上一直滯留到了八月份,期間除了毀掉遼東城之外,還分出大軍到四野之間再次搜殺、破壞高句麗人的經濟基礎。除了沒進入長白山脈以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