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兩人的反應,繼續侃侃而談,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給表達出來。
“等到第一批學子學成,按理來說應該授予相關類別的官職,但鑑於老師不夠,可以派他們去郡學,縣學暫時擔任學官,教匯出更多的學子。”
“以此類推,直到秦國各地的學官足夠為止,經年累月之下就能夠誕生足夠的官吏了。”
“到時候六國還是以類似的方法去做,由秦國各大學宮篩選學官去教導。”
“到時候我們可以夾雜私貨,給學子灌輸六國的腐朽不堪,把六國給妖魔化,秦國統一天下的合理性等等。”
“對了,秦國的學子也要灌輸,否則作為老師的學官都不信,又如何取信六國學子呢?”
“這一代六國人很難改造思想了,本就仇恨深重,我們不求他們鼎力支援,只需要他們安安分分就足夠了,但下一代就不一樣了。”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他們思想還沒有定性,不能任由他們的長輩灌輸對秦國的地勢,而是要把他們教導成秦國想要的樣子。”
“如此一來,學子們就成為了對抗上一輩和六國餘孽的急先鋒,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多兩代人,天下就只有秦人了。”
“一代人就足以穩固秦國的統治根基。”
聽到這裡嬴政和呂不韋雙眸大亮,三人對視一眼,皆露出了會心的笑容,腦海中頓時產生了一些聯想。
經過學宮教育的六國學子跟他們的爹孃叔伯等意見相左,少部分被對方說服,但大部分卻是誰也無法說服誰。
但學子們成為了官吏,掌握了知識,掌握了話語權,掌握了權力,他們的話語權可比上一輩大多了。
一方是無關緊要的大量上一輩,一部分與之相比,量雖然少,但可以掌控很多人的命運,那些搖擺不定的人會信誰呢?
信前一種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信後一種那可就不一定了,志同道合的人,關照關照很正常吧?
比如兩個村落對秦國的看法截然不同,那麼作為官吏的學子就扶持志同道合的存活,打壓另外一個存活,區別待遇一來,還能不服軟嗎?
也許有少數不服軟,但為生活掙扎的大多數百姓可不會那麼硬氣,絕對會為了好處改變立場。
畢竟誰受得了好事都是別的村,壞事全是自己村的區別待遇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如此,無人可改!
“第一批學宮的學子,我認為應該挑選軍中犧牲將士的遺孤,其次魏現任軍中的將士的子女,官職爵位不要太高,把好處給下層軍官以及普通士卒。”
“中上層軍官可以透過舉薦為官為吏,下層軍官和普通士卒可沒有資格。”
“等到把將士的子女給塞滿後,再將範圍擴大。”
“相信有這個政策,軍心將會大振,將士們將會更加奮勇忘死,忠心耿耿!”
《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
軍功勳爵制度是秦國普通百姓改變命運的一條路,但如果有得選擇,百姓們還是會選擇讀書出仕這條路,兩者的危險性不在一個檔次,榮耀風光,地位前途也是有區別的。
這年頭,會識字的人走到哪裡都受人尊敬,軍卒平時也尊重讀書人。
“好,王弟大才!”嬴政忍不住出聲讚歎道。
呂不韋也極為震驚,這項政策如果落到實處,那麼本就被六國稱之為虎狼之士的秦軍將士又該如何稱呼呢?
……
兩人對於成嶠的想法領悟很深,但終究還有一點沒有悟透,那就是另外再開一條上升通道對於秦軍將士的深刻意義。
只有一條打仗立功的上升通道,隱患太大了,將秦國變成了一個軍事帝國,一個戰爭機器。
上上下下的軍功勳貴渴望建立更多的功勳,渴望得到更多,於是推著嬴政擴張,不擴張都不行,因為那不是文人的力量,而是暴力機器的力量。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如果是軍隊呢?
不滿於軍隊的需求,那麼要你這個皇帝還有什麼用?
不擴張內部矛盾就會擴大,如此一來,也只能透過外部戰爭轉移內部矛盾,滿足大大小小軍功勳貴們的需求了。
這是秦國一統後沒有休養生息,依舊到處擴張征戰的根本原因之一。
秦國這隻戰爭機器一旦開始運轉就停不下來了。
一個,兩個軍功勳貴,甚至是少數軍功勳貴的意見都沒什麼,嬴政可以輕易鎮壓,但大大小小的軍功勳貴都是一樣的意見,嬴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