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李嘉誠全傳 作者:指環王

普通標準的住宅樓宇、商業及工業樓宇。他以地產發展為主,不停地造樓售樓,有如樓宇製造工廠。李氏因樓價偏低,極少競投官地,而是收購舊樓,拆卸再建,從中盈利,靠量大取勝。

李兆基口訥,不善言談,亦不喜出風頭。不過,他有幾句經營之道深為業界賞識:“先疾後徐,先聲奪人,徐圖良策”,“低潮時吸納,高潮時吐出”。

李兆基與李嘉誠私交甚密,但在商業競爭上,互不相讓,並勢均力敵。

據1996年年初最新資料,李氏家族持69%恆基地產,透過母公司持恆基發展66%,子公司持美麗華酒店34。75%,中華煤氣32%,香港小輪31%。全系市公司市值1382億港元,佔全港總市值5。8%。李氏是1995年度全港股息收入最高者(31億港元),家族財產600億港元,首次與李嘉誠平肩。

第十一章 立足中區 再建華行攀高峰

李嘉誠一舉奪得中區地鐵車站上蓋發展權後,再接再厲,購得中區著名的希爾頓酒店。1978年,長實與香港第一財團滙豐銀行攜手合作,重建華人行。長實總部搬入位於中區心臟的華人行。從此,李嘉誠的事業攀上高峰。

1977年,是李嘉誠取得驚人業績的一年。

是年4月4日,長江實業力挫置地,奪得中環、金鐘上蓋發展權。

月底,長實透過發行新股和大通銀行的支援,斥資1。3億港元,收購了美國人控制下的永高公司。該公司擁有香港希爾頓酒店和印尼巴厘島凱悅酒店的經營權。希爾頓酒店位於中環銀行區,佔地約3。9萬平方英尺,房間達800間;凱悅酒店房間為400間,佔地約40英畝,酒店四周是開闊的熱帶植物園。

這兩間酒店,每年為長江實業帶來經常性收入2500萬港元(以當年物價計)。

1977年中期,李嘉誠購入大坑虎豹別墅的部分地皮——15萬平方英尺。虎豹別墅為星系報業胡氏家族的祖業,據介紹該家族的一篇文章稱:

“所謂別墅,其實不是一座私人花園住宅,而是規模宏偉、饒有特色的公園。有巍峨屹立的七層白塔,紅牆綠瓦的亭臺樓閣、展覽館,碧波盪漾的游泳池,動物雕塑裝飾著崖壁,還有敘述警世故事的泥塑及假山、山洞等,參觀、遊樂、購物、休息場一應俱全。到過虎豹別墅的人,無不稱讚它的豐富多彩,富麗堂皇。”

李嘉誠購得地皮後,在上面興建了一座大廈。遊客批評大廈與整個別墅風格不統一。李嘉誠遂停止在地皮上繼續大興土木,儘量保留別墅花園原貌。

1978年,李嘉誠的事業再攀高峰,與滙豐銀行聯手合作,重建了位於中區黃金地段的華人行。

說起滙豐,港人無人不曉,所用的港紙(港幣)幾乎全是滙豐銀行發行的。滙豐的中文全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創設於1864年,由英國、美國、德國、丹麥和猶太人的洋行出資組成,次年正式開業,後因各股東意見不合,相繼退出,成為一間英資銀行。現為一家公眾持股、在港註冊的上市公司,1988年股東為19萬人,約佔香港人口的3%,是香港所有權最分散的上市公司。滙豐一直奉行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管理權一直操縱在英籍董事長手中。

當時的滙豐集團董事局常務副主席為沈弼(Michael Samdberg),李嘉誠尋求與滙豐合作發展華人行大廈,正是與沈弼接洽的,兩人還由此建立友誼。香港經濟界的人常說:“誰結識了滙豐大班,就高攀了財神爺。”

滙豐是香港第一大銀行,又是以香港為基地的龐大的國際性金融集團。1992年,收購了英國米特蘭銀行的滙豐集團,其資產總值達21000億港元,躋身全球10大銀行之列。1992年年底在港發行股票總市值為1399億港元,佔香港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0。5%。該年度,集團總盈利為129億港元。滙豐的聲譽,還不僅僅限於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它在香港充當了準中央銀行的角色,擁有港府特許的發鈔權(另一間獲此特權的是英資渣打銀行)。在數次銀行擠提危機中,滙豐不但未受波及,還扮演了“救市”的“白衣騎士”。

一個多世紀來,經滙豐扶植而成殷商鉅富的人不計其數。20年紀60年代起,剛入航運界不久的包玉剛,靠滙豐銀行提供的無限額貸款,而成為著稱於世的一代船王;現在,李嘉誠取得滙豐銀行的信任,建立了合作關係,未來極有可能在滙豐的鼎力資助下,成為香港地王。

李嘉誠與滙豐合作發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