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李嘉誠全傳 作者:指環王

資調動的現金約4億港元。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鐵公司正式宣佈:公開接受郵政總局原址發展權招標競投。

各競投公司頻頻與地鐵公司接觸,刺探地鐵公司意圖,準備投標書及附件,在限期內呈交上去。

公開招標為各公司提供一個平等機會,投標書內容則屬機密。投標中標法則,若過多考慮自己一方的利益,則中標希望小;若條件過於優惠對方,自己則毫無利益可圖。各家都對投標內容秘而不宣,任記者發揮想象揣測。

參加競投的財團、公司共30家,超過以往九龍段招標競投的一倍多。據報界披露,它們是置地公司、長江實業、太古地產、金門建築、日澳財團、輝百美公司、嘉年集團、霍英東集團、恆隆地產等。

輿論界憑其慣性,一致看好置地,置地優勢昭然,中標呼聲最高。

英文《南華早報》的澳籍記者,採訪置地大班紐璧堅,紐璧堅拒絕透露投標內容,亦不對“名花誰主”作評價,但他用自信的口氣說:“投標結果,就是最好的答案。”

1977年4月5日,香港各報章均圍繞“長實擊敗置地”報道中標結果。《工商日報》稱:

“時值約2。4億港元,為30個大財團爭相競投的中區地王——舊郵政總局地皮,卒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得。

“這幅平均地價為每平方英尺約1萬港元的‘地王’,早為大財團覬覦,卒為長江投得。”

據地下鐵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長江所提交的建議書內列舉之條件,異常優厚而吸引,終能脫穎而出,獨得與地鐵公司經營該地的發展權。

“地下鐵路公司董事局昨日已經批准協議條款,規限長江實業公司在地鐵未來中環站上蓋,佔地2270平方英尺,建造37層高的商廈與辦公室混合的單塔型建築物一座。”

“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已同意,在簽訂協議時,付給地鐵公司一筆現金,並繼續交付現金若干次,保證地鐵公司無論如何都可以獲利。”

4月4日,地鐵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與長江實業李嘉誠首先簽訂中環站上蓋發展物業協議,金鐘站上蓋,則由日後商議簽訂。

當晚,唐信召開新聞釋出會,對與會記者說:

“這座建築物會逐層售與公眾,利益由地鐵公司與長江分享,地鐵公司則佔大份。

“若干間公司均對與本公司合作甚感興趣,因而競爭激烈,所有建議均經詳細研究,結果卒為長江獲得,因其建議對本公司最具吸引力。”

輿論界稱長實中標,是“長江實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地產新秀李嘉誠“一鳴驚人,一飛沖天”。

據傳,凱瑟克家族對紐璧堅痛失中區地王大為不滿,這成為凱瑟克家族逼紐璧堅下臺的“籌碼”。

1978年5月,中環車站上蓋建築—環球大廈分層發售,時值地產高潮,使用者購樓踴躍,廣告見報後8小時內全部售完,交易總額5。92億港元,創香港樓價最高紀錄。

1978年8月,金鐘車站上蓋建築—海富中心開盤,物業總值9。8億港元,創開盤售樓一天成交額最好業績。

地鐵首期工程,於1979年9月底竣工,中環、金鐘兩站上蓋物業發展利潤,大大緩解地鐵公司的財政困難。地鐵公司主席唐信,對與長江的合作非常滿意,他說:“中環、金鐘地鐵車站上蓋地產發展,將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車站上蓋合作,樹立了樣板。”

環球大廈和海富中心兩座發展物業,為長江實業獲得七億多毛利,純利近0。7億。

長實的盈利,低於地產高潮時地產業的平均利潤。但李嘉誠獲得無法以金錢估量的無形利益——信譽。這也是他參與競投的主要目的。長實不再只是一間只能在偏僻地方蓋房的地產公司。長實中標,為它取得銀行的信任,繼續在中區拓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附:恆基地產李兆基

李兆基,廣東順德人,1928年出生,1948年隨父親來香港,炒賣外匯黃金。

1958年,與郭得勝、馮景禧組成永業企業,從事地產業。1972年,三人合辦的新鴻基地產上市,李兆基辭去總經理職務,協議分家分得價值0。5億元地盤物業。其時股市大旺,李氏與胡寶星籌組永泰建業上市。1975年,李兆基獨立門戶,成立恆基兆業有限公司,為私人公司,擁有股本1。5億元,地盤20個。

1981年,李氏又將恆基兆業上市。李氏經營地產的重點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