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小說:補天裂 作者:抵制日貨

帝諭令籌辦之事無一字奏復,皇帝以電報催促,才藉口“部文未到”,一電塞責。兩廣總督譚鍾麟則連電報也不復,置若罔聞。皇帝怒責他們“因循玩懈”,“該督臣等皆受恩深重、久膺疆寄之人,洩沓如此,朕何復望?倘再借詞宕延,定必予以懲處!”然而比起京官來,劉坤一、譚鍾麟這兩名外官還算好的,京官的膽子更大。禮部的滿、漢尚書懷塔布和許應騤,當部下司員上書言事時,不僅拒絕代遞,挾制阻撓,甚而至於許應騤惡人先告狀,誣其“咆哮署堂”。別看許應騤在與英使竇納樂談判時純屬廢物點心,阻撓新政倒成了一馬當先的好漢。皇帝拍案大怒,諭令將懷塔布、許應騤連同禮部侍郎囗岫、徐會灃、溥頲、曾廣漢一體罷免,終於吐了一口惡氣!皇帝嚴辭諭令:此後各衙門司員上書言事,即由該各部堂官將原件封呈,毋庸拆看,“誠以是非得失,朕心自有權衡,無煩該堂官等鰓鰓過慮也!”

罷免禮部六堂官的驚人之舉,震動了全國,士民爭相上書,言路大開。都察院和各部衙門每天各有數十摺進呈,某些奏摺長達數十頁。言路壅塞得太久了,民怨積壓得太多了,士紳百姓有萬語千言,要向皇帝訴說!中國曆朝歷代,對奏章的格式限制最嚴,若不慎有一筆之誤,便獲“欺君之罪”,而今那些下僚寒士,哪裡懂得這些規矩?只顧隨意寫來,格式雜沓不一,更有山野農夫漁民,寄來二尺長條,稱“皇上”不知抬頭,遇避諱不知缺筆,皇帝也只是笑笑而已,並不動怒。外省有一腐儒,竟斗膽上書責難皇帝“變亂祖宗之法”,樞臣主張嚴懲,皇帝卻說:“方開言路之時,不宜譴責,恐塞言路,亦容寬之。”皇帝每天聞雞而起,日暮不息,成千上萬份奏摺尚不能盡覽,由新任軍機處四章京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代為披閱。年輕的皇帝思賢若渴,把焦灼的目光投向他的臣民,孜孜以求良謀善策,挽救危難中的國家。

在浩如煙海的奏摺之中,有兩份引起了他特別的注意。

一份來自順天府舉人易君恕。對大清天子來說,易君恕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他的奏摺卻講的是國政大端。目睹那連篇俊逸挺秀的小楷,咀嚼那滿懷悲憤、激盪肺腑的話語,皇帝被深深地觸動了,今年夏天揮淚來批《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香港是光緒皇帝的一塊心病。當年道光爺“深以棄香港為恥”的遺詔至今言猶在耳,那麼他呢?他這個不肖子孫比祖先走得更遠,不但割讓了比香港大得多的臺灣,而且租讓了旅大、膠州灣、威海衛、廣州灣,還有廣東新安縣那片土地,也被英國以“展拓界址”為名劃歸了香港,租約一簽就是九十九年,是租讓期最久的一塊租借地!九十九年是個多麼漫長的期限,二十八歲的光緒皇帝窮其天年也不可能看到將國土收回的那一天,那麼,當他告別人世之時,將給子孫後代留下怎樣的遺詔呢?大清開國聖祖留下的是廣闊的疆土和國家的尊嚴,而他留下的卻是破碎的江山和民族的恥辱,僅僅“深以為恥”一句話能夠洗刷他深重的罪孽嗎?不,他死後也不得瞑目,將長久地被後世子孫和臣民怨恨、詛咒!劇烈的痛楚使皇帝震顫,彷彿軀體四肢被割裂,五臟六腑被撕碎!

皇帝反覆將易君恕的奏摺看了兩遍,英國推遲接管新租借地的資訊使他怦然心動,和上書的那個同齡人一樣,年輕的皇帝心中升騰起一個強烈的願望:藉此時機,與英夷重開談判,推翻屈辱的條約,收回新安縣!他拈起硃筆,在奏摺的上端批道:“著總理衙門照會英使……”

剛剛寫了這幾個字,手腕猛地一抖,又停住了。他突然想到,今年西曆8月6日,中國公使羅豐祿已經在倫敦和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索爾茲伯裡互換《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並且申明此《專條》已從7月1日生效,再也沒有談判的餘地,要想推翻成約已經根本不可能了!英國政府和駐華公使竇納樂是好惹的嗎7如果中國就此再和英國交涉,只能被人家無情地嘲弄:你們早幹嗎呢?是啊,李鴻章、許應騤、張蔭桓與竇納樂談判長達兩個月之久,步步退讓,何曾向英夷力爭國權?滿朝文武又何曾挺身而出、捍衛國士?你們都早幹嘛呢?!如果在簽約之前皇帝能聽到這個布衣書生易君恕的聲音,也許還來得及……不,李鴻章背後有皇太后作主,早已抱定了以和戎求苟安的宗旨,連大清國的天子也沒有回天之力,割讓臺灣和租讓旅大、膠州灣、威海衛、廣州灣的條約不都是皇帝硃批御準的嗎?李鴻章釀成的苦酒逼迫著他喝下去,已經多少次了!

一盆冷水當頭潑下,一腔怒火從心頭升起!大清國的外交大權掌握在這種人手裡,外侮接連不斷,國家何談自強、自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