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地吞食著”廉價的海外石油資源,他們的日常生活也都被賦予了這些物質特色——大面積的房子、大功率的汽車、大螢幕的電視。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美國經濟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全球的產品和銀行存款。而現在,因為“吞食得過多”,其信用卡的數額達到了天文數字�。因此,美元最終必然走向崩潰。
2008年3月中旬,筆者正在芝加哥進行學術訪問,從當地媒體得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收購了。於是有感而發,寫了一篇部落格文章《從收購貝爾斯登看美國是一個紙老虎》。這篇文章裡寫到:
近日裡,華爾街突然傳出貝爾斯登在美聯儲干預下將被摩根大通收購,這是一個晴天霹靂!美聯儲此次對危機的反應及其處理手段都是極為罕見的,這進一步表明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國金融體系危機正在向縱深方向蔓延。由此,筆者不禁想起了半個多世紀前,一位偉人的著名論斷:美帝國主義是一個紙老虎!
不過,現在已經時過境遷了,這裡的“紙老虎”有了一些不同於當年的新含義。
第一,美國是一隻老虎。既然是老虎,其本性恐怕是難以改變的;而且,即便現在暫時成了一隻“病虎”,也依然是一隻老虎。老虎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好逸惡勞,且習慣於貪婪地享用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是嗎?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資源消耗和浪費最大的國家,美國不願意自律,卻常對別人指手畫腳;在當今全球分工體系中,美國處於“高階”位置,美國人自己創造的東西並不多,但美國人的消費和浪費卻相當驚人。在美國市場上,是難以找到美國人自己生產的日用消費品的(大部分是中國製造)。對於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廉價消費品,美國一面大肆地揮霍,一面又常常予以無端挑剔和無情指責。這裡的挑剔,主要是指標對產品的“質量”;指責,則是說產品實在太“價廉物美”了,搶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這真是莫名其妙!
第二,這裡的“紙老虎”,是指美國依靠發行“紙幣”來統治全球金融經濟。美國向全球發行紙幣的特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由“佈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下來的,在開始的時候,美元紙幣是與黃金掛鉤的,但在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而分崩離析,其後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從形式上看,浮動匯率制度確實是“市場化”的,它能夠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似乎一定是一個比固定匯率制度更為“先進”的東西,但是實際上它卻成為美國實施全球霸權的工具。不錯,美國人的確很富,原因之一就是隻有美國才能夠“加班加點”地開動機器印鈔票。不是嗎?最近美聯儲又在大幅度地降息了,“水龍頭”越開越大,“非美國家和地區”的財富越來越被稀釋,其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美國危機的轉移和全球流動性的“氾濫成災”! 。 想看書來
二、美國金融霸權中的投行思維(2)
第三,這裡的“紙老虎”還真的有一點當年那位偉人所說的本來含義。從表面上看,美國經濟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似乎是穩於泰山、牢不可摧的;但在此“太平盛世”中,只是那麼一個小小的次貸風波,怎麼讓人感覺美國是如此的弱不禁風呢?怎麼又會演繹成為這樣一場空前的巨大災難呢?
摩根大通此次臨危受命,實際上是繼承了100年前老一代JP摩根多次挽救金融危局的優良傳統;而美聯儲此次透過向金融機構貸款幫助處於困境中的金融機構的非常規做法(是1929年大危機以來的首次),則一方面反映出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已經非同小可,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美國的確是一個“真老虎”。眼下美國雖然面臨內憂外患、四面楚歌,但它仍然具有巨大的威力,美聯儲對危機的敏感性和處理速度都是非常迅捷和驚人的,反映了美國這個複雜的國家機器的高效率。
這裡,人們會產生很多聯想,也會得到很多的啟示。在10年前的那場金融危機中,當那個讓全球華人感到驕傲、卻讓華爾街感到有點敬畏的“百富勤”投資銀行面臨暫時的流動性困難時,香港特區政府卻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救助。值得慶幸的是,去年10月中信證券與貝爾斯登的“換股計劃”並未付諸實施,中信僥倖地躲過了一劫。筆者認為,面臨當下複雜的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形勢,我們的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都應該有所作為、真正負起責任來!
總之,可以說目前的美國既是一個紙老虎,也是一個真老虎。
(2)美聯儲瘋狂“印錢”不可持續。2002年,當伯南克還是美聯儲的一名主管人員時曾說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