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恆的原理,經J。R。邁耶闡述之後,已被十分嚴肅地視作具有一種通俗易懂的理論的必然性,可事實上,它只是利用物理學中的力的概念對動力學的因果原則的一種重述。訴諸於“經驗”,以及爭論判斷究竟是必然的還是經驗的——用康德(他自欺欺人地大談二者之間的高度流動的分界線)的話來說,即判斷究竟是“先天的”抑或是“後天的”——這些都是西方的特徵。對我們而言,沒有什麼比把“經驗”當作真確的科學的源泉更加自明和明確的了。浮士德式的基於假設的運作和度量方法的運用實驗,不過是這種“經驗”系統而詳盡的利用。但是,卻沒有人注意到:在如此一個“經驗”的概念及其活躍的動力學意涵中,已隱含著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對於其他文化的人來說,都不曾也不可能有意義如此豐富的“經驗”。故而,當我們拒絕承認阿那克薩戈拉或德謨克利特的科學結論是經驗的成果時,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古典的思想家不能解釋事實,而只是在浪擲幻想,相反,這只是意味著我們在他們的綜論中找不到構成我們的意義上的“經驗”一詞的因果要素而已。顯然,我們還沒有對這種純粹浮士德式的經驗概念的獨特性加以充分的思考。它與信仰之間的對比是顯而易見的——且完全是表面的。因為在感覺和理智上真確的經驗,就結構而論,其實與(正如我們經常稱呼的)內心經驗、與西方人的深刻的宗教氣質(例如帕斯卡爾,他成為一個數學家和成為一個詹森主義者是出於同一種必然性)在他們的存在的重大時刻所獲知的那種洞識是完全一致的。對我們而言,經驗意味著一種心智的活動,它並不只侷限於接受、認知和排列短暫而純粹當下的印象,而是會探詢和回憶這些印象,以便克服它們在感覺上的在場性,把它們納入到一個無限的統一體中,使它們在感覺上的歧異性消融於其中。因此,我們意義上的經驗具有從特殊到無限的趨向。正因如此,它與古典科學的感受恰好對立。對我們是通向獲得經驗之道者,對希臘人是通向失去經驗之路。故而希臘人避免採用強而有力的經驗的方法;故而他的物理學不是強有力的展現定律和公式、從而無情地制服在場的感覺的體系(“知識才是力量”),而是印象的集合——秩序井然的、因感覺意象而變得生動強烈的、輪廓清晰的——自然在這裡仍保持著其自持的完整性。我們的精確的自然科學是律令性的,而古典的自然科學是——字面意義上的——θεωρια(靜觀的),是消極的沉思的結果。
第十一章浮士德式與阿波羅式的自然知識(4)
七
現在,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指出,每一種自然科學的形式世界,皆對應於其適當的數學、適當的宗教、適當的藝術的形式世界。一位深刻的數學家——當然不是指一個熟練的計算者,而是指一個人,任何能感受到他內在的活生生的數字精神的人——必定知道:透過數學的形式世界,他可以“認識上帝”。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對此的認識,絲毫不亞於帕斯卡爾和萊布尼茨的認識。特倫提烏斯·瓦羅在他的考察古代羅馬宗教的著作中(題獻給裘力斯·愷撒的)以羅馬人的嚴謹區分了“公民神學”�eologia civilis)(所有得到官方承認的信仰)、“神秘神學”�eologia mythica)(詩人和藝術家的想象世界)和“自然神學”�eologia physica)(哲學沉思)。把這個運用於浮士德文化,托馬斯·阿奎那和路德、加爾文和羅耀拉的教誨皆屬於第一類;但丁和歌德的教誨皆屬於第二類;科學的物理學,就其公式的背後總有諸多意象而論,則屬於第三類。
不僅原始人和兒童,而且高等動物,都能自發地從日常的微不足道的經驗發展出一個自然的意象,把所觀察到的經常發生的技術暗示盡數囊括其中。鷹“知道”在什麼時機猛撲向獵物;孵蛋的鳴禽“知道”貂從何處靠近;鹿“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食物。在人身上,所有感官的這種經驗變得狹隘了,可眼睛的經驗更敏銳了。但是,隨著現在外加上了語言交流的習慣,理解活動逐漸從看當中抽離出來,並從此以後獨立發展成為推理的能力;接著又在即刻理解的技術中加上了反思的理論。那種技術主要用於可見的切近事物和一般的需要,反思的理論則主要用於遙遠的和可怖的不可見物。於是,在日常生活的瑣細的知識的旁邊,信仰確立起來了。它們再接著發展,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知識和一種新的、更高階的技術,在神話的上面又出現了祀拜。一個教導如何去認識“神意”,另一個教導如何去征服“神意”。因為在顯著的意義上說,理論徹頭徹尾地是宗教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