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祖國的陌生人 作者:懷疑一切

的歷史書,更是一場號召行動的宣言書。我厭倦了坐在咖啡館,依靠網際網路上的資訊來評論自己的國家。像70年前一樣,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容易在那些幻想中迷失自己—玻璃幕牆大廈、個人部落格、星巴克咖啡館、Shopping Mall比昔日厚厚的城牆、園林建築更容易將真實的中國脈搏隔離在外。

這是一次不斷計劃,卻不斷推遲的旅程。“我們要重新發現中國”,兩年前,我熱情洋溢地說。兩年過去了,除了多讀了幾本漢學家的專著、幾位二流作家關於中國的遊記,我好像什麼也沒發現。倒是我的同事們,總是帶著讓我嫉妒的眼光,在大興安嶺和80歲的鄂倫春族的老人談論往昔,從漢中穿越蜀道到達成都,在雲南邊陲不知名的小鎮上無所事事地發呆……我覺得自己像是被困在抽象的觀念世界,對於那些具體的肉體、生動的表情、黃土、森林與河流缺乏感性的認識,成為一名行動者的願望,像那個有9條命的魔鬼,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來,讓我內心難安。

二 我這一代人的中國故事

我是個容易厭倦的觀光客,經常對於眼前的人、物、風景視而不見。我中了理論太深的毒,總以為要將一切裝入一個分析框架中,才覺得心安。旅行也是,我潛意識裡希望,它能夠幫我找到一把理解中國的鑰匙,多年以來,我對自己雜亂的知識結構憂慮不已,總期待找到自己獨特的視角。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向南方 一次穿越中國的旅行(2)

最終選擇的路線,充滿了這種找鑰匙的熱忱。中國太大了,歷史太漫長了,人口太眾多了,我經常不知道從何說起。她有著過分良好的胃口,那些別的國家無法應對的挑戰,她似乎坦然地就消化掉了,她有力地將不同的地區與民族融合在一起,她也經常窒息不同的生命力……

我這一代人的中國故事集中在經濟奇蹟上,全世界都驚歎於中國爆發出的生產力。在風景如畫的三峽建立世界上最壯觀的大壩,照亮長江中下游;翠綠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那些數不清的醜陋工廠的工人們每天12小時、每週7天、每月心甘情願地只掙100美元地生產著打火機、鞋帽、空調、微波爐、玩具,將它們充斥到阿富汗的小商品市場與美國的沃爾瑪超市中;中國的領導人前往俄羅斯、迦納、智利、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持續高溫的中國經濟需要更多的鋼鐵和石油;對比世界領導人一個接一個地拜訪北京,他們需要這個市場;中國的勞工漂洋過海、翻越戈壁,前往美國、歐洲、東南亞、中東、南美洲、北非,開餐館、開超市、修公路……他們既建設自己的家園,也改變世界的面貌。

我多少感受到了卡爾·*在19世紀中葉的情緒,他目睹了資本主義和技術革命共同造就的物質繁榮:“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①

但是,當你的視線稍稍偏離時,你就看到了別樣的中國。中國人贏得世界的注意力,不是透過質量,而是透過數量。生活顯得停滯,不那麼充滿希望,建築是粗俗醜陋的,年輕人眼神迷離,山川河流被汙染,像一個世紀以前一樣,土地仍不夠耕種,通往城市的打工之路日漸狹窄,要想進入世界經濟迴圈的鏈條,他們需要更多的技能。整個社會被一種不安全感包圍著,無處不在、日益加速的技術進步、市場力量,摧毀了那些昔日將人們聯結在一起的東西—宗教、社團、家庭、古老的習俗,新事物超越了理解範疇,變化的速度太快了,轉基因食品昨天還是好東西,今天就成了有害物。但在中國,這場冒險或許更為驚奇。30年前生活在濃郁的集體主義氣氛中的中國人,突然間被拋入一個“人人自保”的時代。之前,人們用集體、黨組織,取代了家庭、宗族提供的安全紐帶,而現在金錢似乎變成了最後的安全稻草。我們似乎生活在這樣的尷尬地帶—政府不再提供昔日的保護,卻仍舊保持干涉你生活的權力;而個人雖然獲取了部分自由,但這自由的代價卻過分顯著,它犧牲掉了社群感、家庭觀、倫理,同時它又沒自由到你可以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像沉默、忍耐是昔日的農民對抗動盪、壓迫環境的武器,如今無處不在的犬儒哲學、對日常生活挫折感的安之若素的態度,像是人們尋找到了情感宣洩的方法。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