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背肩挑,耕作粗放,經營落後,靠天吃飯。在一些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甚至還是“刀耕火種”。農業只能維持簡單的生產。1949年,全省平均糧食畝產52公斤,總產億公斤,人均213公斤,糧食赤字高達60%。棉花、油料、肉、蛋等產量嚴重不足。1952年1月3日,甘肅省委在給西北局的報告中,列舉了大量事實說明,在這樣一個偏遠貧困的省份,依然存在著極為嚴重的貪汙、浪費和官僚主義現象: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務將一切貪汙分子追出而後止”(8)
“武都稅務局長馮俊明等領導幹部七人集體貪汙受賄。蘭州市稅務局309個幹部中有57人貪汙。天水專區稅務幹部貪汙。平涼市稅務局88個幹部中有40人貪汙。省糧食局運輸公司180個幹部,81人貪汙。酒泉專區糧食局八個縣的幹部有25人貪汙。永登縣糧食局15個幹部集體貪汙。……海源縣委書記、縣長、組織部長、公安局長等40個幹部集體貪汙反革命財產。”
甘肅省委認為,“三害”不僅使黨、政、軍的一些幹部逐漸變質,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三害”大量侵佔和浪費了國家最急需的經濟建設資金,對國家的經濟恢復工作和經濟、文化建設事業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中央提出開展“三反”鬥爭是非常適時、萬分必要的。
甘肅省委在報告中還指出:一些領導幹部對中央的精神領會不足,對資產階級思想侵襲警惕不夠,對“三反”運動採取冷漠的態度;中下級幹部中則有一些人有很多顧慮,怕這怕那,消極觀望。為此,省委召開擴大會議,專門討論“三反”運動的領導問題。會上批評了把貪汙浪費看作“生活小節”、“不是原則問題”的錯誤思想,明確指出“三反”鬥爭是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領導親自動手,充分發揚*,發動群眾大張旗鼓地去進行。
毛澤東對甘肅省委的報告給予充分肯定,1月9日親筆批示:“甘肅省委對三反斗爭抓得很緊,很認真,反映了真實情況。”“甘肅省委這個報告可在黨刊發表。”
毛澤東的肯定和表揚,對剛剛開始的甘肅“三反”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全省的“三反”運動在學習檔案、打通思想基礎上,普遍開展起來。各部門負責人帶頭揭發、檢查本單位存在的貪汙、浪費現象,並以身作則,檢查自身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進行自我批評。同時,省委和省節約檢查委員會還向廣大幹部群眾宣佈,保障大家的*權利,做到“言者無罪,告者不究,壓制*者必辦,阻礙運動者不論職位高低,一律撤職”。廣大群眾參加運動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紛紛以口頭、書面、公開或匿名等方式,檢舉貪汙分子,揭發官僚主義和浪費行為。這時,各級黨組織適時講明黨的方針政策,指出能坦白交待的,重者輕處,輕者免處;拒絕坦白交待,頑固抵抗者,從重懲處。在這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強大壓力攻擊下,不少貪汙分子主動坦白交待。據統計,甘肅省、地、縣黨政機關有50010人參加了“三反”運動,其中被查出有“三害”問題並受到各種處分的有9558人,佔參加運動總人數的。
寧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秦嶺中段南麓,距西安最近距離僅72公里,是關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由於地處貧瘠的西北地區,再加上自然資源缺乏,寧陝縣建國後直到70年代末,受交通、技術、資金、人才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只有一些生產小型鐵器具、木製農具、火紙及編制竹製品等作坊式的小企業。“三反”運動開始後,寧陝縣的一些幹部認為,在寧陝這樣一個基本靠天吃飯的貧困農業縣,哪裡來的錢財去貪汙、浪費?對開展“三反”運動不以為然,甚至存在著一定的牴觸情緒。為了使廣大幹部充分認識到開展“三反”鬥爭的重大政治意義,積極投身到運動中來,寧陝縣在運動初期採取了“重點檢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學習檔案與坦白反省互相批評相結合,號召自覺自動坦白與大力發動群眾檢舉相結合”的辦法,層層動員,充分發揚*,以此來推動運動在全縣逐漸展開。
“務將一切貪汙分子追出而後止”(9)
1月28日到2月13日,寧陝縣委集中16天時間進行“三反”動員和整風:動員安排一天,學習五天,自我檢查、相互檢查和交待問題七天,總結和處理問題三天。參加整風的人員包括縣級機關幹部96名,區機關幹部101名,鄉幹部64名,土改工作隊員82名(內有留用人員四名),公安隊員60名,勤雜人員七名,共計410名;其中黨員57名,團員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