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透過動員和學習,大家普遍認識到開展“三反”運動的意義和重要性,有一部分工作人員思想上積極鬥爭準備坦白自己的問題,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顧慮,坦白檢舉勁頭不大,光談小的,不暴露大的,同時還發現有的領導不夠*,有個別小集團互相包庇等現象。縣委根據這一情況,分別召集黨、團員大會,進一步做好思想動員,同時加強領導,根據各單位不同情況,劃分了10個組,縣級機關內以財政科、糧食局、稅務局、衛生院為一重點組,公安局為一重點組,縣政府、政法為一組,縣委機關為一組,六個區以區為單位共編六個組,縣委委員分派到各組,地委派來的工作隊員也抽調配備到重點組,加強對運動的組織領導,很快就使運動猛烈的開展起來。在“三反”運動中,全縣共查處貪汙分子60人(黨員18人,團員21人),共貪汙人民幣2387392元;挪用公款30人,共挪用1748萬元;受賄20人,共受賄217萬元。浪費比貪汙更多更大,個人及機關浪費5201萬元。此外,還查擺出官僚主義在工作中的種種表現。
在河北省西北部、太行山與燕山環抱的盆地北沿,有一座山城,這就是塞外重鎮張家口市。張家口相傳是明朝築城堡後,因守門人姓張,抵禦外敵有功而得名。據文獻記載,商、周時張家口為幽州之地,戰國時為燕國北境,秦屬上谷郡,漢歸廣寧縣。至明朝築城堡(下堡及來遠堡),張家口就在此二城堡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發展起來。1928年,國民政府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府所在地。1945年以後,為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建國初期,張家口成為察哈爾省會所在地(1952年“三反”運動後撤銷察哈爾省,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張家口歷來是關裡與口外通商必經之地,商業比較發達,經張家口市源源不斷運往內蒙的產品有煙、茶、酒、紡織品與工業產品。而內蒙等地的農副土特產,如蘑菇、皮毛、牲畜、藥材又透過張家口集散,輸往全國各地。商業的繁榮發達,使得張家口市的“三反”運動表現出與其他地區不同的一些特點。
“三反”運動開始後,張家口市委經初步調查發現,一些不法資本家和大商人採用向國家幹部行賄等非法手段來獲得高額利潤,而且他們向幹部進攻的手段,幾乎無所不用。據一些奸商自供腐蝕國家幹部的手法:“一般是先招待煙茶,後準備酒席,接著打牌,最後領來女人,他就什麼都說了”;“收買幹部的老婆,老婆一上鉤,阻力就少了”。在他們的腐蝕下,一些共產黨員和幹部經不住考驗,腐化墮落。他們與不法資本家和大商人互相勾結,大肆侵吞國家資財,成了國家建設中的蛀蟲。初步調查發現的國家工作人員貪汙受賄的問題可謂觸目驚心:
沽源縣財政局、稅務局的29名幹部中,有24人將貪汙的公款投入商業股份獲利,其餘有放高利貸的,有倒賣牲畜的。 。。
“務將一切貪汙分子追出而後止”(10)
張北縣銀行以副行長為首的貪汙團伙,用贓款投入店鋪10餘家,獲取暴利。
張北縣百貨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先後盜賣國家經濟情報43次,獲利億元;張家口物價局一名幹部,兩年中盜竊經濟情報賣給資本家和不法商人,從中獲取手續費1億多元;康保縣百貨公司主任向奸商提供經濟情報18次,從中得利100多萬元。
張北縣四區區長、區委書記、公安員和武裝部長等幾名主要區幹部接受賄賂,私放罪犯潛逃。
張家口市所轄的察南專區糧食系統208人有貪汙行為,佔工作人員總數的;合作社系統有513人,貪汙者佔總人數的%。
張家口市合成公司經理郝玉廷向市紗布公司派遣16名經濟特務,控制了企業的計劃、物價、財務、供銷等要害部門。電業局、百貨公司等六個單位也有資產階級分子派進的經濟特務67人,被拉下水的幹部有165人。
華北軍區駐張家口採購站站長穆緝雍控制了一批奸商、偽軍官,形成龐大的貪汙團伙。他們在大同市(當時屬張家口轄)用公款私設瑞記皮毛棧,在北京市私設油灰廠,共投資5億多元,用上級撥款180億元搞非法經營,除購一部分皮子外,餘款歸為己有。僅1950年春,穆緝雍透過奸商購布820尺、糧食16萬斤,偷稅就達億多元。市自來水公司的幾名工作人員與穆緝雍合夥盜竊國家財產總值達7億多元。
嚴重的事實表明開展大規模的“三反”運動有著現實緊迫性和長遠的重要意義。根據華北局、察哈爾省委的指示,1951年12月27日,張家口察南、察北地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