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從頭到腳有毛病 作者:恐龍王

”。

書上提到的“七情”,在中醫裡被歸於“內因”;“飲食勞逸”和“外傷”,被歸於“不內外因”。在“三因說”裡,這些東西恰恰是要與“六淫”區別開來的東西。“疫癘”,古代指的是傳染病,是一類疾病的名字,根本不是病因的概念。至於“痰飲”和“瘀血”,通常把它們歸為病理產物,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病因。也就是說,書上關於“六淫”的講法,與中醫學的六淫概念,一點邊兒都不沾。

而且,就算咱不去理會“現代中醫”到底是怎麼認為的,書上的說法本身也不能自圓其說。為什麼呢?因為,它一上來就說六淫是六種過度的“行為”,但是看看下面講的具體內容:疫癘、外傷、痰飲、瘀血這些東西,能叫做行為嗎?這些事情,怎麼才算是“過度”呢?有“不過度”的疫癘、“不過度”的外傷嗎?所以,即使沒有正規的中醫概念作參照,這種說法自己也是站不住腳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百善孝為先”——年輕人吃新糧、老人吃舊糧是中醫主張的“孝道”嗎?(1)

這是一個跟糧食有關的問題。

《從頭到腳》第86~87頁說:

“古代人不懂得什麼叫維生素,但是那時的人知道米和麵有一個特性,它是種子,種子就是隻要種在地下,就能夠生根發芽,生長出來。所以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強調的是要吃種子,要吃這種能夠繼續生髮的東西。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要點。”

“說到吃種子的問題,我要特別說一點養生之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是糧食豐收的季節,這個時候年輕人可以去吃新打下來的糧食,新的種子,可是恰恰老人就不可以吃新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新打下來的糧食的生髮之機太旺,如果老人吃了的話,容易引發他的宿疾,意思就是老病根兒容易被勾出來,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飲食上還是要偏於以舊糧為主,不要過度地吃新糧,這是養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我們中國人講究行孝道,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但我們首先要懂得如何行孝道,是否能吃新糧這點事也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多學中醫,多長知識,更好地行孝道。”

從醫理上看,老人不能吃新糧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如下:

第一,平日飲食中的糧食,從藥性的角度看,是非常平和的,偏性很小。如果能輕易引發宿疾的話,那麼這些東西根本就不適合做食物,不管它是新打下來的,還是放置了很長時間的。

第二,假如脫了殼甚至磨成粉的稻子、麥子都是“生機太旺”的東西的話,那麼能孵出小雞的新鮮雞蛋、秋天撈起來的滿是蟹黃的活螃蟹、能餵羊羔牛犢的新鮮奶和連皮帶肉、連枝帶籽、丟在土裡能長成果樹的新鮮水果,是不是生機更加“太旺”呢?為了“孝道”,為了不至於引發老人的宿疾,是不是連這些東西也應該先在倉庫裡存它幾年,再給老人們吃呢?

第三,如果說新糧能引發宿疾,那麼到底能引發哪些宿疾呢?人可能生各種各樣的病,只要是慢性的、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的病,都可以叫做宿疾。難道一切宿疾都會因為吃了新打的大米白麵而引起發作嗎?難道這新鮮的大米白麵,害起人來竟然比砒霜還管用嗎?如果不是這樣,是否應該對所謂宿疾作一個區分,給哪怕是一部分有病的老人一個吃新鮮糧食的機會呢?

第四,假設新糧有引發所有宿疾的能力,但有宿疾的不一定都是老年人吧?中年人、青年人甚至小孩子,就不可能有宿疾嗎?那些有宿疾並且還不老的人,看了書上的說法,放心大膽地去大吃新糧,因此而宿疾大發,該由誰來負責呢?再者,老人也不都是有宿疾的人吧?現在,老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很多老人身體倍兒棒,什麼宿疾都沒有,是不是也不能吃新糧呢?連這些健康的老人我們也不給他們新糧吃,能不能算是一種“孝道”呢?

第五,中醫調理人體的基本準則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損有餘而補不足”。既然年輕人生機旺盛,就不應該再去強化這種生機。而生機不那麼旺盛的老年人,剛好需要生機旺盛的東西去扶助。假如真的如書上所說,新糧生機旺盛的話,那麼,年輕人吃新糧,是讓有餘者更加有餘;老年人不吃新糧,是讓不足者更加不足。這恰恰與中醫治療的基本準則背道而馳,犯了“虛虛實實”的大忌。

第六,即使對中醫一無所知,大家總會多少有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識吧。陳年的糧食,為了保鮮防蟲,總會採取些什麼措施吧?萬一採取的那些措施有些什麼不夠周到或者發生一些什麼意外情況的話,我們會不會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