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從頭到腳有毛病 作者:恐龍王

經的竅陰穴、乙日酉時到達肝經的大敦穴等等。在具體應用中,子午流注針法又分為時支子午流注(又叫納子法、納支法)、日干子午流注(又叫納甲法、納幹法)兩種。前者以時辰為單位,用地支表示,以12時辰為一個週期;後者以日為單位,用天干表示,以10天為一個週期。

哪兒來的“十二時辰養生法”?——臟腑輪流“值班”、十二經分時“當令”是無稽之談(2)

說得簡單點,子午流注就是一種“分時取穴”的針刺方法。它認為,氣血就像一列火車,有固定的到站、出站時間,幾點幾分走到哪條經絡、哪個穴位,都是有定數的。要扎針,就要選對時間,在氣血剛好經過的地方紮下去。當然了,這裡面還有“補母瀉子”、“迎隨補瀉”等等許多門道,咱不去說它,讓專業人士去勞神好了。

這套方法到底怎麼樣呢?在針灸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很推崇,認為這是古人傳下來的東西,得好好儲存,好好應用,好好研究,如針灸名家承淡安先生就是這樣主張的,他還寫了《子午流注針法》這樣的專著。也有人對子午流注很不以為然,認為它不過是古代少數醫家想當然的東西,沒什麼價值。比如,藺雲桂先生就持這種觀點。他在《針法灸法圖解》這本書裡,指出了子午流注理論中無法解釋的幾個問題,包括:經絡氣血應該是迴圈不休的,但子午流注卻說它可以在某些穴位上自動停留;納地支法規定的時辰和納天干法規定的日期相互矛盾;在開穴時間和治療應用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等等。最後,他很不客氣地說:

“‘子午流注’運用‘天干’、‘地支’、‘經絡循行’、‘陰陽’、‘五行’、‘夫妻’、‘母子’、‘主客’等理論來解釋五輸穴的作用,並無法擺脫其中的基本矛盾。後人應用‘八卦’、‘九宮’、‘八脈’、‘陰陽’、‘五行’、‘父母’、‘夫妻’、‘男女’等來說明肢體上重要穴位的作用,也不符合中醫的基本理論,在臨床應用中並沒有實際意義。可以說,上述各法的出現,是根據當時理論的推測。……上述方法自1958年以來曾有不少人應用於臨床,但均未收到超出平時配穴法和補瀉法的療效,也未見有特殊的效果。”(藺雲桂。針法灸法圖解。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58。)

您想必已經看出來了,“子午流注”是一種有爭議的理論,而且這爭議還不小。爭議大的東西,公認度肯定不高。所以,好多中醫書裡不講這個。即使偶爾講一下,往往也就是當作一家之言,一筆帶過而已。

可是,只有在這樣一種有點“偏門兒”的“子午流注”理論中,我們才能找到經絡臟腑“分時當令”的源頭。在子午流注的納支法中,古人按照氣血在十二經流注的次序,編了一首“十二經納地支歌”,歌訣是:“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三子膽醜肝通。”這歌訣裡的內容,要是畫成表格,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氣血流注十二經時間

經脈 膽 肝 肺 大腸 胃 脾

時辰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時間 23~1 1~3 3~5 5~7 7~9 9~11

經脈 心 小腸 膀胱 腎 心包 三焦

時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時間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這張表是從鄭魁山先生《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這本書裡抄下來的。(鄭魁山。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修訂本)。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1。)拿這張表和《從頭到腳》裡那張“十二時辰與當令經脈對應表”對比一下,會發現兩張表格非常相似,特別是講到“十二時辰”和“十二經”的對應關係,兩張表一模一樣。看來,我們終於給“十二時辰養生法”找到根據了,敢情它是從“子午流注”來的呀!。 最好的txt下載網

哪兒來的“十二時辰養生法”?——臟腑輪流“值班”、十二經分時“當令”是無稽之談(3)

但是,先別忙高興。再仔細看看,又會發現兩張表格很不一樣,區別就在:“流注”被替換成了“當令”。��

“交通流量圖”變成“交警值班表”——走了樣兒的“子午流注”

先解釋一下“當令”這個詞。在中醫理論中,“當令”這個詞出現在五運六氣學說裡,意思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比如年、月)裡,自然界的氣候通常都有一個基調、一種主導性的氣候(比如風、寒、溼、燥、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