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量上,爭取以數量上的優勢來擴張領土。這就是德富蘇峰“日本膨脹論”的思想基礎,同樣也是其思想變異的結果。

他還支援日本對清政府開戰,把侵略戰爭美化為“開化落後、傳播文明”的正義行為,將日本美化為文明的帶路人、光明的使者,以此來充實其“弱肉強食”的文明論。在《時務一家言》中,德富蘇峰闡述了“弱肉強食”理論,認為強大的力量即使是無理的也必將征服弱勢,要想實行“道理”就必須有實行的實力,並表明自己歸於“權力”的立場。德富蘇峰認為在必要的情況下,是可以透過武力解決問題的,即使是發生戰爭也在所不惜。同時,他還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引入自己的文明論中,主張領土擴張和軍備擴張。

四、知識分子對日本天皇體制的推力(5)

在受西方文化影響,提出“弱肉強食”的軍國主義論調之後,德富蘇峰開始迴歸儒學,這是其思想變異的又一表現。1898年,德富蘇峰發表了《讀論語》,在對《論語》進行透徹的分析後,他認為孔子多次提及的“禮”就是社會秩序的代稱,由此可以看出德富蘇峰試圖從傳統儒學中尋求維護社會秩序的力量。在此基礎上,他對“忠君愛國”、“皇室中心論”、“家族”等概念進行了再分析。德富蘇峰的做法是典型的對傳統思想的惡用,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其人格的斷裂。

大正時期,德富蘇峰開始徹底批判西方先進思想,這是其思想變異的又一體現。“思想中毒”的觀點也是德富蘇峰在重新認識西方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1916年德富蘇峰在《大正青年及帝國的前途》中,對曾經讓他受益匪淺的曼徹斯特學派進行了徹底的批判。他認為,曼徹斯特思想的形成背景決定了其思想的性質,在英國人的常識和英國國情下產生的曼徹斯特思想如果應用於社會背景不同、人文環境不同、國家實力不同的日本,很可能會使處於民族自覺過程中的日本國民再度沉睡,以致阻礙日本的發展。曼徹斯特學派的思想如果擴充套件就變成世界同胞主義,縮小就會變成個人獨尊主義,是十分不適應日本的國情的,日本也應該有適應自己國情的思想主張。

德富蘇峰對明治時期日本人對西方思想的引進和吸收稱為“思想的中毒”。德富蘇峰之所以提出“思想中毒”的說法是因為他看到大正時期的青年對明治初期引進的西方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及曼徹斯特學派思想還在積極地吸收,並將大正青年的國家觀念和愛國思想淡薄歸結為是受明治時期“思想中毒”的影響。他將此比喻成父母的因果報應落在了子女的身上,德富蘇峰這一時期的思想與青年時代主張的“純粹泰西主義”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德富蘇峰還分析了大正時期日本的國情,他認為,日本國民目前正處於思想意識的自覺階段,自己應該擔任喚醒民眾自覺心的主要職責。明治維新時期進行的社會改革給日本民眾思想界帶來了較大的衝擊,思想界一度出現混亂的狀況,甚至毒害了大正時期的青年們。這種思想混亂直接導致了國民思想的根基發生了動搖。他認為大正時期的青年們是明治維新社會改革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必須喚醒青年的自覺心,就成了德富蘇峰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在德富蘇峰從一個“純粹泰西主義”者轉變為徹底批判“泰西主義”,並將國民吸收“泰西主義”的行為視為“思想中毒”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種外來思想要想在陌生環境裡存在、紮根是十分困難的,成為主流思想更是難上加難。尤其在社會轉型期,外來思想乘機湧入,任何一種外來思想都需要經歷質疑、研究、接納、學習、發揚的過程,但是能最終走向發揚這一步的是少之又少,這就更進一步說明精神層面的文化轉型的艱鉅性。舊的信仰已經消失,新的信仰還未建立,在舊觀念沒有破除,新觀念沒有生成的情況下,外來思想的湧入能夠幫助人們找到思想或信仰上的歸屬,對外來思想的狂熱崇拜也源於此。但是當外來的思想在短時期內無法整合混亂的思想界,甚至成為思想界更加混亂的原因的時候,迴歸傳統思想的現象就開始出現。

但是迴歸傳統思想往往都是建立在對外來思想的批判基礎上的,即使外來思想是先進的,也難以抵擋人們向傳統思想的迴歸。德富蘇峰認為日本國民對歐美進步思想的吸收是“思想中毒”,就是其迴歸傳統思想、詆譭進步思想的表現,也體現了德富蘇峰思想上的保守和落後性。在社會轉型期,“蘇峰類”知識分子的存在並非少數,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以防思想界出現保守和倒退。

德富蘇峰還將“功利的個人主義”看成是導致思想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