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4 / 4)

混亂的思想因素之一,因此他對“功利的個人主義”也進行了批判。他認為歐美的“功利的個人主義”就是“淺薄的功利主義”,把人們對它的信仰和吸收說成是中了功利主義的毒,把“利己主義”看成是宗教的一種,並稱其為“利己宗”,進而對此進行了分析和闡述。他認為,引自歐美的利己主義很有可能演變成全民的拜金主義,導致國民不再“忠君愛國”。他還認為明治時期引進的“淺薄的功利主義”就是明治社會的病根,因為在舊社會瓦解的時候,即使沒有引進新的思想,也會出現思想界的混亂,但是引進了新的思想也並不一定會拯救混亂的思想界,很有可能使思想界更加混亂,導致日本國民忘掉自己的本分。可見德富蘇峰認為新思想的流入並不是造成思想界出現混亂的根本原因,但是新思想是思想混亂的“助長劑”。在德富蘇峰以為整個日本社會都處於“思想中毒”狀態時,就必須要和自己以前主張的思想劃分界限,由此他脫離了歐美思想,曾經吸收過的先進思想也隨之被割離。

1896—1897年,德富蘇峰出版了《將來之日本》和《新日本之青年》,標誌著青年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