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遠離財務騙術 作者:辯論

中銀絨業涉嫌偽造公文製造會計事項,將2008年度的所得稅稅率由15%調增至25%,再透過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方式創造報告期所得稅收益,從而避免觸發追送股份的條件。三是根據國際會計準則,所得稅費用附註要披露從利潤總額到所得稅費用的計算過程,國內目前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都有此項披露,但本土所審計的上市公司極少見到所得稅費用計算過程,這可能是準則層面上與國際會計準則形成的披露差異。此外,筆者發現大量上市公司不確認直接進入權益的浮盈、浮虧帶來的暫時性差異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這懷疑是不對的;還有購買法下評估值(公允價值)與賬面值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導致購買法下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低於評估值,筆者認為這種做法也不對,由於股權轉讓上家已因此支付稅金,此時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就是其計稅基礎,不可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涉案公司:中江地產、東方航空、中銀絨業、宜華地產、力合股份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出讓子公司少數股權會計(1)

根據財政部(2009)14號函,出售子公司少數股權不能確認收益,但正和股份確認了鉅額的轉讓子公司少數股權的收益,從而避免觸發追送股份的條件;此外,皖能電力及渝開發也涉及確認轉讓子公司少數股權收益。對此問題,筆者認為也不單純是上市公司的錯,因為該規定是2008年版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3號《企業合併》新修訂的,該版準則正式生效日期是2009年7月1日,財政部在2008年第二號《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中引進該版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不確認商譽或收益”規定,但財政部沒有明確“出售子公司少數股權不能確認收益”。從法理上,財政部14號函沒有追溯力,因為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對分步合併前期收購交易日與合併日公允價值份額差額確認仍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3號《企業合併》規定也不一樣,因為我國規定進資本公積,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定進當期損益。故在財政部14號函出來之前,根據以往的會計規則,轉讓子公司的少數股權是可以轉讓收益的。但2008年報有些上市公司因此不敢確認轉讓子公司少數股權收益,如京新藥業因此由盈轉虧。

涉案公司:正和股份、皖能電力、渝開發、京新藥業

提前確認收入

筆者發現提前確認收入在上市公司中仍時有發生,特別是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衝擊,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完成業績承諾提前確認收入,最典型的是宜華地產,宜華地產涉嫌將2009年5月才竣工交付的宜嘉名都透過倒籤竣工驗收報告及交房書方式,確認了該樓盤鉅額的收入,從而實現了股改的業績承諾,避免了追送兩億多元市值的股份對價;*ST中遼(萬方地產)也涉嫌提前確認收入,該公司在售樓盤只有一幢,但該公司在2008年確認了部分該幢樓收入,而將大部分售房款掛“預收賬款”留到2009年確認,筆者懷疑該公司要麼提前確認收入,要麼推遲確認收入;筆者近日發現金螳螂也有提前確認收入嫌疑,該公司主業是裝飾,因工程週期短,完工進度無法及時確認,故不適用完工百分比法,但該公司卻以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導致其收入有提前確認之嫌。

涉案公司:宜華地產、萬方地產、金螳螂

以上六個群體性會計事件是筆者的個人觀點,由於筆者都是透過公開資訊,且能力及時間有限,沒有監管部門所擁有的資源、能力及專業,故筆者發現的問題也許根本不是問題;但筆者認為上述問題只是整個資本市場2008年報問題的冰山一腳,筆者所著《上市公司48大財務迷局》主要圍繞上市公司2008年報展開,各個公司涉嫌報表粉飾手法五花八門,列進上述六個會計事件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評論道:“如果期權不是報酬的一種形式,那它是什麼?如果報酬不是一種費用,那它又是什麼?還有,如果費用不列入收益的計算中,那它到底應該怎麼處理?”如今,這種追問需要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重提。

不確認

美國

在股票期權的起源地美國,按照原來的會計準則,公司發行股票期權並不需要將期權計入費用,從而使企業財務報表中的利潤專案高估。而那些以向員工發放獎金或限制性股票為主的公司,卻必須按照會計處理要求在財務報表中計入相應的成本或費用,從而減少了公司年末的盈利數字。股票期有“公司請客,市場埋單”之美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