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聯動的,財務異動往往伴隨股價異動,要非常小心上市公司利用會計魔法幫助機構暗度陳倉、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上市公司作為財報的編制者,享有財報自由裁量權,即俗稱的盈餘管理權,上市公司基於不同的利益訴求會有意識地對財報進行粉飾,故在分析財報時,要關注上市公司訴求,才能撩開財報迷霧。 最後,要關注虧損公司和併購企業的“洗大澡”,虧損公司透過提前確認費用、推遲確認收入報出鉅虧,為以後扭虧創造收益“蓄水池”;併購的目標企業透過提前確認費用、推遲確認收入為併購方提供收益“蓄水池”,一家目標企業收購之前業績平平,收購之後立即扭虧為盈,甚至出現業績井噴,這時要考量行業背景、管理團隊是否能提供業績改良的支援,如果行業景氣度依然不高、管理層沒有發生實質變化,這時要非常懷疑目標企業透過併購實現會計扭虧。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借殼上市會計
借殼上市會計目前會計實務比較亂,財政部出臺了財會便(2009)17號函之後,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治理,*ST張銅、科大創新等曲解17號函,將構成業務的反向購買適用不構成業務的反向購買,從而規避鉅額商譽的確認;而*ST亞華在17號函出來之後,仍將不構成業務的反向購買理解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適用購買法核算借殼上市注入的資產。此外,大量2008年以前借殼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疑不符合17號函規定,除了券商借殼上市一般適用反向購買進行會計處理外,很多企業將借殼上市理解為正向購買,並適用權益聯營法或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如宜華地產2007年借殼上市,套17號函也是不構成業務的反向購買,但該公司適用正向購買的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對此情況是否應追溯調整,目前管理層並沒有明確的態度,也需儘快明確,否則目前實務上的借殼上市會計五花八門,筆者強烈建議借殼上市只保留一種會計方法,即“不構成業務的反向合併”。
涉案公司:*ST張銅、科大創新、*ST亞華、宜華地產
。 想看書來
套期業務會計
筆者發現上市公司混淆經濟套期與會計套期關係,將經濟套期等同於會計套期,適用套期會計業務,從事銅加工業務的海亮股份對銅實施“淨庫存風險管理”,對暴露在風險之外的銅頭寸以銅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由於這種銅套保與訂單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該套保在會計上不認為是有效的套期關係,故不適用套保會計,可是海亮股份將此業務適用套期保值會計,對銅期貨平倉損益進入存貨成本,而對浮盈、浮虧進行資本公積,筆者懷疑這是錯誤的。從事電力電纜業務的寶勝股份也一樣將銅期貨業務理解為現金流量的套期,將銅期貨浮虧進入資本公積,從而避免了2008年出現鉅虧。從事園區開發的東湖高新,該公司旗下一子公司一筆農行貸款,透過該行進行利率互換交易,導致期末出現鉅額虧損,該公司將此虧損理解為非有效套期損失,認定為非經常性損失,筆者認為該互換是有效套期業務,浮虧應定性為經常性損失,如果筆者理解是正確的,東湖高新面臨追加股份的困境。
涉案公司:海亮股份、寶勝股份、東湖高新
股份支付會計
目前國內股份支付會計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不確認股權激勵費用,一些公司透過各種方式進行變相的股權激勵,如東百集團,透過轉讓控股股東的股權給管理層的方式規避股權激勵規定;紫金礦業控股股東透過二級市場直接市價減持給管理層的方式規避股權激勵規定。二是少確認股權激勵費用,如伊利股份、海南海藥、泛海建設等,海南海藥在2007年就運用了期權定價模型進行估值,泛海建設2007年報直接使用授權日收盤價格減去行權價格方式確定股票期權公允價值,2008年報也運用了期權定價模型進行估值,但筆者懷疑這三家公司都操縱了估值結果,在引數選擇上故意傾向低估股權公允價值,從而導致股票期權費用低估。三是等待期攤銷不合理,海南海藥股權激勵費用攤銷方法讓人看不懂。
涉案公司:東百集團、紫金礦業、伊利股份、海南海藥、泛南建設
所得稅會計
筆者發現所得稅會計目前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一些上市公司故意少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以避免未來轉回形成所得稅費用,實質上是提前確認費用,如中江地產、東方航空。二是利用稅率變更操縱報告期所得稅費用,筆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