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還得她自己拿。
那天見面之後,懿嫻對張學臺印象極好。其實,懿嫻多年前便從父兄嘴裡知道了張香濤,來四川后也常聽人說起這位學政大人的名士風度和實幹作風。那天的晚宴上,一切傳聞都得到證實,尤其是他由衷地讚歎《 國色天香 》圖,更給這個獨居閨中的老姑娘以極大的心靈滿足。他居然是個鰥夫,且一人孤身在任,莫不是天賜良緣?懿嫻沒有猶豫,一口答應了。
得到全家同意之後,王懿榮才對張之洞提起這事。這樣一個處子才女肯屈己下嫁,何況彼此之間有過一段前緣,張之洞還有什麼可講的!他一點也不嫌懿嫻的跛腳,不要說有娟秀的五官可以彌補,即便相貌平平,有此等精彩的繪藝,也足以讓這位富有藝術才情的學臺大人傾慕不已了。
為了表示對王家老姑娘的尊重,張之洞請尊經書院山長名宦薛煥做媒人,又請四川總督吳棠做主婚人。婚禮那天,成都各大衙門的官員、各大商號的老闆、錦江書院及尊經書院計程車子代表,都來學臺衙門祝賀,一時間轟動了整個錦官城。
婚後,王氏夫人裡裡外外照應周全,成了張之洞的得力助手。公餘,丈夫吟詩,妻子作畫,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成都士林官場津津樂道,傳為美談。王夫人靈慧,樣樣都行,惟獨不會奏琴。鑑於唐氏的前車之轍,張之洞不願因奏琴一事引發心中的不快;又想到王氏年近三十,再學藝也難,不忍心看她勉為其難,遂不提古琴一事。學政期滿後,張之洞攜夫人離川回京。
四川人多事繁,學政收入較他省要豐厚,張之洞將自己的大半積蓄都捐給尊經書院購置書籍。離川前夕,按慣例,藩庫將張之洞三年期間應得的各項雜費及程儀二萬兩銀子取出送給他,他堅辭不受,要藩庫將此項銀兩用於賙濟貧寒士子,及補充家境困苦的舉人進京應試的途費。對於丈夫這種不近常情的清廉之舉,王夫人完全理解,全力支援。
然而臨到成行時,張之洞卻發現自己竟然回京的旅費都窘迫了,不得已將珍藏多年的書籍賣出。回到京師,親友們前來祝賀,張之洞一時連治酒席的錢都沒有。王夫人將母親送給她的狐皮馬甲拿出典當,才使得張之洞沒有在親友面前丟臉面。
王夫人胸次寬闊,視仁權兄弟如同己出,待下人也寬厚和氣,這些都令張之洞欣慰。眼看著那些才學平庸的同僚一個個遷升騰達,而自己總在中允、洗馬這類中低官職上徘徊不前,張之洞常有懷才不遇之感,有時也會無端地煩躁憤怒。這時,王夫人總會以女性的恬淡沖和來緩解他的火氣,安慰他,勸說他,讓他慢慢地化去心中的塊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燕山聘賢(7)
京官清貧,翰林院尤其是冷衙門,張府人多開支大,收入不豐,王夫人總是量入為出,精打細算,把個家政安排得井然有序。前年,十九歲的仁權結婚,王夫人將自己從孃家帶來的金手鐲偷偷變賣,為仁權籌集聘金。張之洞得知後感動不已,愈添敬重。
如此賢惠識大體的夫人,在即將身膺封疆重寄的時候,張之洞是多麼地希望她成為自己日後繁劇政務的內助,一起分擔憂愁,一起分享快樂,可是如今……
張之洞環顧素花白幔裝點的靈堂,凝望著沉重黑暗的棺木,不禁悽然淚下,從心底深處湧出永恆的悲嘆:
重我風期諒我剛,即論私我亦堂堂。
高車蜀使歸來日,尚借王家鬥面香。
妄言處處觸危機,侍從憂時自計非。
解釋篝火悲憤意,終羞攬袂道牛衣。
門第崔盧又盛年,饁耕負戴總歡然。
天生此子宜棲隱,偏奪高柔室內賢。
他想起自己四十五年的生涯中.四歲喪母,七歲失姐,二十歲無父,三房妻室及長女均先自棄他而去,人世間最難以接受的痛苦接連不斷地降臨,難道真的就要如孟子所說的那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張之洞懷著深深的悲傷,對著王夫人的遺像喃喃自語:“懿嫻,你走了,今生今世我再也遇不到你這樣的好女子了。看來,我這一輩子,只有為國操勞的義務,沒有享受天倫之樂的福分。我就要去山西赴任了,這是太后、皇上對我的器重。懿嫻,你放心去吧!準兒我會好好照看,她會順利長大成人的。”
辦完王夫人的後事,張之洞開始張羅赴晉事宜。他巴望早點到山西去,這不僅是他急欲借一方土地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負,同時也想離開這個令他時刻觸發舊情的庭院,儘快讓繁劇的政務來沖淡錐心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