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人生的5個秘密 作者:溜溜

但是我們如何才能做真實的自己?想要活得有目的,其秘訣就是要不斷地、經常地問自己三個關鍵的問題:� 我是否在追隨本心?是否在做真實的自己?

� 我生活的重心是否是圍繞對我真正重要的東西?

� 現在的“我”是否是理想的“我”的形象?喬治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一位退休了的物理學教授。40多年以來,他教過的年輕人已經有好幾代了。很自然地,我問他在教授了數以千計的學生之後有什麼感受。他說:“我注意到那些忠實於自我的學生和那些沒有自我的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他告訴我,有些學生為實現別人的夢想而生活,比如父母的夢想,或者隨波逐流,過著一種不屬於自己的生活,這些學生往往活得很累。但是另一些人“始終追隨自己心底的想法,即使他們不是班裡最聰明的學生,也總能透過某種方式戰勝挑戰。數年之後,當我再見到這些學生的時候,那些活得很真實的學生仍然生活得很好,而那些活得失去自我的學生看來要掙扎一生了。”就像喬治在他的學生中看到的差異一樣,我在接受訪談的人中也發現了這種差異。當你率性而為時,會看到另一番天地。我曾經一次次地目睹了活出真實自我的人們幸福地生活,而另一些失去自我的人們卻生活在截然相反的痛苦中。

無法做到真我,往往是由於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忙於把自己和別人對比,而不是反省我們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在我的採訪中,有一位叫安東尼的老人,已經85歲高齡了,曾經是一位演員,現在仍然還經常導演甚至參加表演。70多年來,他一直走著一條真實的路,一條自己最想走的路:表演和娛樂。甚至現在,他的醫生還告訴他:“不管你做什麼,一直做下去,因為你所做的有益於你的健康。”安東尼告訴我:“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我想做的。”

他說他小時候總是盯著成績在他前面的學生。每年他都會選擇其中一個作為他的學習物件,他想“我要成為他那樣的孩子”。終於有一天,他意識到他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個其他的孩子。幸福之路不是決定要成為誰的過程,而是決定什麼是你最想要的。“不要努力去成為任何其他人。”他建議:“只要保證你就是你就夠了。”

許多年前,一本雜誌把我稱為“最可能成為下一個湯姆·彼得斯的人選之一”。湯姆·彼得斯是商界教皇,以《追求卓越》 一書而名揚天下。幾年後,我被委派參加一次全國性的巡迴演講。委派人問我,是什麼讓我如此傑出。我告訴了他們關於那本雜誌的故事,告訴他們我被認為是最可能成為下一個湯姆·彼得斯的人選之一!我這句話剛一出口,這場世界最大的公眾研討會的CEO就皺起了眉頭,嚷道:“我可不想讓你成為湯姆·彼得斯,已經有一個湯姆·彼得斯了。我想讓你成為第一個約翰·伊佐。”我相信他也給我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就像喬治博士給他學生的建議一樣。我們必須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永遠都是:“我過的生活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這些話對我很有啟發,引導我去更深刻地探索一條讓我與眾不同的道路,而不是去努力模仿別人。

。 想看書來

你的生活是不是脫了靶?

年輕時,我上過一所新教的神學院,學習過古希臘語和希伯來語。在聖經裡,“罪”這個字來源於古希臘的射箭運動,這個字的本義是“錯過了標記物”,也就是指箭脫靶。最大的罪惡就在於你脫離了你生活中的靶。這就是為什麼最偉大的英國詩人沃茲沃斯在《序言》中寫道:“我必須要成為一位詩人,否則,就犯下了深深的罪孽。”這麼說來,過有目的的生活就是要常問自己:我的生活離靶心有多遠?

做真實的自己有兩層含義:第一,它是一個日復一日的過程,每天都要問:我的生活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想告訴人們,生活的麻煩就在於它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日子組成,而幸福又有意義的生活就是由許多單個的幸福日子組成。我在傾聽這些人的故事時,注意到一個明顯的現象:這些智者很清楚幸福的一天是什麼樣的(對他們來說幸福的一天)。我曾說過,在我生活中的一位智者——我的外祖父,常常在一天結束時和我談論“累並快樂著”的心情。他把這種狀態與“累並痛苦著”作對比。他說“累並快樂著”的心情就是當你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上時的那種感受。而有時,好像我們勝利了,但是我們內心卻覺得這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這就是“累並痛苦著”。我認為,瞭解自己的第一要素是找出來,對我們來說,什麼樣的一天是“累並快樂著”的一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