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仍然存在,這在同學當中、社會當中還很普遍。我給大家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總會有人會認為:他的那一畝三分地很重要,但與地球沒關係。這是一個很直接也很生動的例子,科學思想、民主思想、啟蒙思想都在其中。下課的時候,有同學向我們報告了一件小有趣的事情:在他們發動其他農民工來校聽課的時候,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傳銷班。我看到朱藝老師在微笑著聽著。於是我忍不住就對同學說了:當然是傳銷班了,傳銷文化和勵志創業,這樣的傳銷,當然需要啦。
很多的事物,人們不會立即認識和理解,這是一種客觀認識不足的存在。但是,將這種認識不足轉移到另外一種很充足的錯誤認識上,這種錯誤則往往更容易產生。所以,相對一說,無知可能會比擁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好得多,也更好給予正確的培養和教育引導。從今天中國的社會觀和事業觀與人生觀的現狀來看,教育所面臨的更大層面工作,是首先糾正我們對客觀事物的錯誤認識,之後,才能真正輸入正確的知識和技能,這個過程,需要科學這把手術刀,需要民主思想的新鮮血液。
在紐約紐約五樓我之咖啡剛剛開始的城市精英讀書會上,也來了很多新朋友。一位叫王琪博的詩人朗誦了他的詩作,而丁東的新儒學論則受到了一些質疑,這也是正常的。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仍然處於一個相對封閉而正在邁向開放的轉折時期,歷史巨大的車輪,它駛去的時候我們聽不見,而它駛來的時候,我們也未免看得到。人類在這樣的宇宙之中,更多的時候,都是顯得渺小而不自知,在自設的觀念之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模型,幾乎就是中國式的思想,現在,我看到它正在被快速打破。
現實的,當下的,2007年的。還有這本書所記述的1000年、2000年甚至更多,直至宇宙大爆炸以來的100多億年,尚有未來的所有時間以及人類所有的夢想和可能的經歷。這樣的大生命,大姿態,大運動,把我們每一個個體的微小歷史摻雜於其間,神奇而生動,充滿著令我們驚歎的體驗。歷史是如此激動人心和鮮活生動,歷史也是如此平坦,然而我們許多人,卻把它忽略掉了,其結果就跌入了自設的井底。
。。
歷史熵與中國文化再思考(2)
我在思考著現實、過去和將來的時候,就一直在考慮一個關於“歷史熵”的原理。“熵”是熱力學系統的一個函式。熵的原文字意就是“轉變”的值,描述任何一個系統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自發轉換的方向與轉換完成的程度。這裡面,系統的界定變得很重要。在熱力學系統理論中,存在著閉合與開放兩種系統模型,同時也就造就了可逆轉變與不可逆轉變的兩種能量轉換態(熵值態)。在熵增加原理中,系統的熵值在可逆絕熱過程中保持不變(甚至可以被控制到較小),這種可逆性,存在於開放性系統中。而在不可逆絕熱過程中則將單調增大,直至系統內所有能量的轉換值歸於最小而使系統重新達至平衡,這是閉合性系統的根本規則。所有的閉合性系統,無論它的開端是多麼的有序,看似多麼的繁榮與整齊威武,但都避免不了這個缺乏交流的閉合系統向無序化演進,這種無序化將會愈演愈烈,直到將整體系統可換轉的能量耗散乾淨,重新歸於另一種系統的平衡,而熵值,則在這個過程中由最小值演進到最大值。中國的歷史以及歷史中各個朝代的更替,似乎就是這個熱力學熵值向最大化演進的生動例子,它表明,中國社會所存在的閉合性的最大特徵(這一系統特徵直到20世紀中國所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之前幾乎沒有根本改變過)。
與我們看似無關的物理學實際上與人類這一更大的生物物理群落有著其內在的神妙關係。以微觀的層面看,熵是組成一個系統大量微觀粒子無序度的一個重要量值。在任何一個閉合的系統中,這種熵值總是趨向更大,並使原有的有序變得無序和混亂。這就是熱力學過程不可逆性的微觀本質。而在開放系統中,由於存在著可逆轉換的特性,所以熵值將保持不變甚至趨於較小的值。如果將這一微觀的粒子態放大到唯象的宏觀理論中,熵定律則可成轉換成為“歷史熵”的概念。我們可以將一個國家視作為一個系統,而她的人民則視作為大量的微觀粒子(我也是這樣一個粒子)。如果這個國家是一個開放的國家,那麼,她將會因為豐富的能量轉換通道而獲得有序的發展和進化,反之,如果她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那麼,她將會面臨越來越大的無序化演進。儘管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然而最後終於避免不了安史之亂直至最後的消亡。而南宋的自保之態、唯我之心,其最後的結局,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