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002-本草經集註 作者:白寒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

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本說如此。案其非但藥性之多方,節適早晚,復須修理。今方家所云∶先食、後食,蓋

此義也。先後二字,當作蘇殿、胡豆之音,不得雲蘇田、胡苟音也。此正大反,多致疑或。

又有須酒服、飲服、溫服、冷服、暖服。湯有疏、有數,煮湯有生、有熟,皆各有法,用者

並應詳宜之。

夫大病之主,有中風,傷寒,寒熱,溫瘧,中惡,霍亂,大腹水腫,腹 ,下利,大小

便不通,賁豚上氣,咳逆,嘔吐,黃膽,消渴,留飲,癖食,堅積,症瘕,驚邪,癲癇,鬼

注,喉痺,齒痛,耳聾,目盲,金創, 折,癰腫,惡瘡,痔 ,癭瘤;男子五勞七傷,虛

乏羸瘦;女子帶下,崩中,血閉,陰蝕;蟲蛇蠱毒所傷。此皆大略宗兆,其間變動枝葉,各

依端緒以取之。

本說如此。案今藥之所主,各只說病之一名。假今中風,中風乃數十種,傷寒證候,亦

廿餘條。更復就中求其例類,大體歸其始終。以本性為根宗,然後配合諸證,以命藥耳。病

生之變,不可一概言之。所以醫方千卷,猶未理盡。

春秋以前及和、緩之書蔑聞,道經略載扁鵲數法,其用藥猶是本草家意。至漢淳于意及

華佗等方,今之所存者,亦皆修藥性。張仲景一部,最為眾方之祖宗,又悉依本草。但其善

診脈,明氣候,以意訊息之耳。至於刳腸剖臆,刮骨續筋之法,乃別術所得,非神農家事。

自晉世以來,有張苗、宮泰、劉德、史脫、靳邵、趙泉、李子豫等,一代良醫。其貴勝阮德

如、張茂先、裴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稚川、蔡謨、殷淵源諸名人等,並亦研精藥術。

宋有

凡此諸人,各有所撰用方,觀其指趣,莫非本草者。或時用別藥,亦修其性度,非相逾越。

《範汪方》百餘卷,及葛洪《肘後》,其中有細碎單行經用者,所謂出於阿卷是。或田舍試

驗之法,殊域異識之術。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牽牛逐水,近出野老。餅店蒜齏,乃下蛇

之藥。路邊地松,為金瘡所秘。此蓋天地間物,莫不為天地間用,觸遇則會,非其主對矣。

顏光祿亦云∶詮三品藥性,以本草為主。

道經、仙方、服食、斷谷、延年、卻老,乃至飛丹轉石之奇,雲騰羽化之妙,莫不以藥

導為先。用藥之理,又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異世法。猶如粱、肉,主於濟命,華夷禽

獸,皆共仰資。其為生理則同,其為性靈則異耳。大略所用不多,遠至廿餘物,或單行數種,

便致大益,是其深練歲積。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世人微覺便止。故能臻其所極,以致

遐齡,豈但充體愈疾而已哉!今庸醫處治,皆恥看本草,或倚約舊方,或聞人傳說,或遇其

所憶,便攬筆疏之,俄然戴面,以此表奇。其畏惡相反,故自寡昧,而藥類違僻,分兩參差,

亦不以為疑脫。偶而值瘥,則自信方驗;若旬月未瘳,則言病源深結,了不反求諸已,詳思

得失,虛構聲稱,多納金帛,非唯在顯宜責,固將居幽貽譴矣。其五經四部,軍國禮服,若

詳用乖越者,正於事蹟非宜耳。至於湯藥,一物有謬,便性命及之。千乘之君,百金之長,

何可不深思戒慎耶?許世子侍藥不嘗,招弒賊之辱;季孫饋藥,仲尼未達,知藥之不可輕信

也。

晉時有一才情人,欲刊正《周易》及諸藥方,先與祖納共論,祖雲∶“辯釋經典,縱有

異同,不足以傷風教,方藥小小不達,便壽夭所由,則後人受弊不少,何可輕以裁斷。”祖

公此言,可謂仁識,足為水鏡。《論語》雲∶“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明此二法,不

復患今承藉者,多恃炫名價,亦不能精心研解,虛傳聲美,聞風競往,自有新學該明,而名

稱未播,貴勝以為始習,多不信用,委命虛名,諒可惜也。京邑諸人,皆尚聲譽,不取實錄

。餘祖世以來,務敦方藥,本有《範汪方》一部,斟酌詳用,多獲其效。內護家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