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一大本,20元是最普通的價格。
此外,媽媽更是對幼兒教育產生了興趣。她深信,如果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自己就必須先成為一個懂得教育之道的家長。平時除了教材課本很少看其它書的媽媽突然之間成為了書店的常客,生活常識,幼教理論,真實案例……諸如此類的書作,但凡可以在書店裡找到的,媽媽一概二話不說地搬回家。很快,家裡的書桌上就已經壘了厚厚一摞了,爸爸大致算了一下,光書錢就花了300多塊,“第一次見你這麼好學”,爸爸知道媽媽這是為孩子好,可還是覺得有點過分:“要是真管用,怎麼沒聽說哪個天才的父母是編育兒教材的呀。”
“反正把它們當作新媽媽的入門學費也不算貴”,媽媽反正是看書看得心安理得,她現在想的可是另外一碼事。
“我的貝貝以後要做什麼呢?做官嗎,太俗氣了;做商人嗎,太功利了;當作家嗎,又太清貧了……對,貝貝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好好學英語,13歲上北大,15歲進哈佛,做個大科學家,又有錢又出名。那時候大街上人手一冊《哈佛男孩歐貝貝》,才不會有那個叫劉亦婷的丫頭什麼事!”
哈哈,好大的口氣!
聽到了嗎,這就是歐媽媽的理想。
正啃著棉花糖“咯咯”笑個不停的小貝貝,對於媽媽的宏偉理想還一無所知。否則,他會不會嚇得一頭鑽進被窩裡,再也不出來了呢?
<第二樂章 蒙氏招牌>
時間過得可真快。
轉眼間,貝貝就該上幼兒園了。爸爸和媽媽的意見又一次產生了巨大分歧。
爸爸想把貝貝送到家附近那所公立幼兒園去,離家不遠,接送很方便,託管費也便宜,每月只要500元。而媽媽卻堅持認為,那所幼兒園的水平太普通,應該把貝貝送到一家更好的幼兒園去。
“貝貝以後一定是要出國的,學好英語非常重要。”媽媽想把貝貝送到一家中英合辦的雙語幼兒園,那裡的外教每天都會和孩子們唸叨原汁原味的英文。
“或者,搞音樂也不錯”,媽媽想起了貝貝出生時的大嗓門,把音樂藝術幼兒園也列入了備選範圍。
“要麼,我聽說還有一種超常兒童幼兒園”,媽媽興致越來越高昂,“我們可不能埋沒了孩子的天賦……”
又來了,又來了……爸爸每次聽到媽媽提起諸如“天賦”、“天才”這類字眼兒,都會忍不住皺起眉頭,他可從沒奢望過自己的兒子生下來就是小超人,“讓孩子踏踏實實地過太平日子就不好嗎?”但他已經懶得把這樣的想法再和媽媽說了,這隻會引來又一場爭吵。
但是,即使爸爸不說,現實也還是現實。媽媽有很多幻想,可是“錢”這個躲也躲不掉的咒語再一次轟然發作,將所有幻想打得落花流水。雙語幼兒園的學雜費每年萬元;音樂藝術幼兒園也不示弱,除了一次性收取2萬元教育基金(退園時返還)外,藝術教育費每年萬元,月託費880元……至於那個超常兒童幼兒園究竟又會有怎樣“超常”的收費,媽媽甚至連問都不敢問了。
當初媽媽還挺著大肚子時,就開始有關於幼兒教育的廣告塞進了家裡的信箱,如今爸爸每天下班都能從信箱裡拿回好幾張來。特色幼兒園,私立學校,高階保姆,幼兒家教……在父母懷裡是個寶的孩子在商家眼裡就是一塊大肥肉,他們把圍繞著孩子的各色算盤打得噼啪作響。
“究竟選哪一家呢?”媽媽已經看花了眼,“這個不行,沒名氣;那個不好,環境太差……”孩子的第一步一定要邁得好,媽媽彷彿吃魚在挑魚刺,或者乾脆就是雞蛋裡挑骨頭。挑啊挑,選啊選,她最終為貝貝選擇了一家屬於體改試點的公立幼兒園,這家幼兒園新推出了一種叫做“蒙氏教育(蒙太梭利)”的教育模式,據說老師全部接受過專業培訓,一套完整的教具就有1000多件。這家試點園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入園時不收取任何教育助學費,這讓爸爸媽媽的經濟壓力一時減輕了不少。蒙氏試驗班的學費是每月1200元——因為辭去小保姆能省下600元,不會給家庭開支造成多大負擔。除了每天要跑很遠的路接送貝貝,媽媽對自己的這個選擇頗感滿意。
其實媽媽也不知道蒙太梭利是何許人也,她只是認定了一個“死理”:既然是體改試點,收費高,報紙上也做過報道,還有專家推薦,那蒙氏班就肯定差不了!教育水平一定高!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五、神童狂想曲(2)
就這樣,“蒙太梭利”的洋招牌成了一劑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