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趨勢越來越強。但行為遠比規模重要。為獲規模經濟在特定地區開發、經營電網的壟斷是與建立一家控制諸如糖的商品市場形成的壟斷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應受管制,後者應被取締。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0章 技術和市場如何在限制壟斷方面優於政府幹預(2)
同理,開發新技術過程中獲得的暫時的壟斷利益也不是不可以的,因為這類企業所冒的風險應該在市場中得到回報。不過,一旦這類企業在享有暫時的壟斷利潤以後利用自己的市場勢力限制競爭,就應受到處罰。
大企業帶來的威脅往往被誇大了,與一個世紀以前相比已不再是什麼大問題了。思考下面列舉的事實:
�
壟斷者並不總是漲價。比如19世紀末美孚石油公司並不是為了漲價而控制市場,相反,為了控制市場實行了降價策略,並保持低價以鞏固壟斷地位。實際上,石油價格在其破產後才回升的。壟斷者會擔心漲價和不斷增多的利潤會進一步激勵潛在的競爭者進入市場。
� 許多在過去被界定為“自然壟斷”的產業已經私有化或解除管制。曾經有個時期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電力、石油、水務、電信和郵政是國家所有並壟斷控制的,認為這些產業非常重要,不能交由私人部門經營。然而,在20世紀80~90年代的解除管制和私有化的浪潮中,這些公共壟斷部門有許多都賣給了私人部門。
�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美國的多數產業集中度已經降低。壟斷或寡頭(2個或2個以上企業控制市場)佔經濟的份額從20世紀30年代的半壁江山下降到現在的1/5左右。類似地,美國500強企業佔美國GDP的比例由60%下降到20世紀最後15年中的30%。
事實上: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可競爭性”。規模相對於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難易程度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新技術和全球化降低了進入成本。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是從新技術引進到競爭者進入之間的時間間隔由19世紀末的33年縮短到現在的3年多。由此可見美國市場的可競爭性獲得了驚人的進展。
技術是出色的競爭平衡器,全球化是遏制地方壟斷的有效方法
19世紀強盜資本家長期霸居壟斷交椅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競爭者如雨後春筍般洶湧而至。高科技、生物技術、金融服務產業(在諸多產業中)存在的暴富機會是技術瞬息萬變的助推器,降低了進入門檻。在全球化背景下,技術在全球範圍傳播,造就了新競爭骨幹的迅速成長,與大企業幾乎是接踵而至。但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加劇的可競爭性並不是高科技領域獨有的現象。瞭解一下下面的例子:
更激烈的競爭發生在汽車產業,從歐洲和日本汽車進口的增加,境外汽車工廠(為美國生產汽車的非美國汽車企業)作用的增強加劇了競爭,給消費者帶來很大實惠。對價格上漲因素進行調整後,近15年來汽車價格下降了近35%,質量和安全效能都得到改善。
� 幾十年來,鐵路運輸一直由地方壟斷的,因為鐵路是將大宗貨物發往美國各地的最好(常常也是唯一的)方法。卡車運輸是可行的替代方法(隨著內燃機的開發和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立——由政府提供大量補貼),鐵路運輸風光不再,價格開始回落。
� 政府管制的電話壟斷在無線服務、有線電視和最近越來越普遍的因特網電話服務的競爭下不得不出手爭奪市場份額。
� 聯邦快遞、UPS、DHL和其他的信件包裹快遞公司的巨大成功,使國家郵政服務的服務質量提高,壟斷力量開始弱化。
� 紐約至波士頓(或到華盛頓)的公交車車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降低了2/3,風華公交公司(系中國移民所有並經營)進入了北方市場。不僅美國最大的巴士運營商灰狗公交公司被迫降價,而且新暴發戶的成功(雖然有一些備受關注的交通事故發生)也激勵更多低成本公交公司進入市場。
� 因特網的出現降低了房地產、旅遊和轎車市場的“資訊不對稱”,資訊獲取的便捷使消費者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貨比三家,買到稱心的商品。在以前這隻能透過中介和中間商才能得到相關資訊,在此過程中,轎車經銷商和房地產經紀公司減少了20%,消費者則節省了數百萬美元。
所有這些關於壟斷、寡頭勢力喪失的事例與反托拉斯政策毫無瓜葛,而與自由市場力量的釋放和新技術的出現息息相關。
收效甚微的反托拉斯政策成本高出不完全市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