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首先,復甦非常緩慢,並且在1937年再次陷入了經濟衰退。產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國防開支由佔經濟的2%猛增至40%)才恢復到1929年以前的水平,股市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才有所起色。其次,羅斯福提出了一些反市場和不利於競爭的政策,這些政策的負面作用遠大於其正面作用。最後,1935年釋出的一些新政的主要規定並不符合憲法。或許,羅斯福為美國人民做過的一件好事是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和樂觀。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1章 縱觀全域性:20世紀重大經濟事件與“大試驗”凸顯的市場力量(2)
黃金時代(1950~197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0年裡,美國和世界經濟經歷了20世紀以來最快的增長(或者毫不誇張地說是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戰後廢墟上的重建、被壓抑的消費品需求的釋放和生產能力的恢復。此外,適度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使戰後那段時期保持了物價的穩定與低利率,這也有助於經濟的增長。
歐共體的建立 自1957年羅馬條約簽署以來,歐洲實行了一項大膽的嘗試,成立了27個國家組成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包括自由貿易和確保無障礙競爭的統一規制)和15個成員國的貨幣聯盟(使用統一的貨幣)。毋庸置疑,這次嘗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導致物質財富的迅速增長和政局的長期穩定(幾百年斷斷續續戰爭之後出現了連續60多年的和平)。不過,近年來,其成員的一些義務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雖然過去取得了成功,但其前景究竟如何還是很難確定的。
圖1�120世紀人均實際GDP的增長
資料來源:Angus Maddison;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1820…1992(OECD;1995);and IMF。
20世紀60~70年代積極的財政政策 20世紀60年代肯尼迪…約翰遜減稅措施以及越南戰爭,都標誌著美國財政政策的巨大轉變: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刺激經濟復甦。同時,大社會計劃(包括向貧窮宣戰),使美國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範圍擴大了。事實上,這只是工業化國家數十年政府職能擴張的一個縮影。不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很快就變得聲名狼藉(因其易於政治化並難以監控)。政府開支佔經濟的份額依然很大,尤其是在歐洲。
公民權和婦女解放運動 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婦女和少數民族爭取平等權(或近乎平等的權利),大大縮小了白種男性與這些人群的工薪差距,黑人的貧困率大大降低(當然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同時,擔心婦女和少數民族將奪走白種男性的工作,事實上這有點杞人憂天。這3個群體的工作機會都有強勁的增長。其他國家也都發生了類似的變化。在工業化經濟中,北歐的婦女地位得到最大的提高,而日本婦女地位則提高得最少。
惡性通脹與大調整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兩次石油衝擊、美聯儲與中央銀行在反通脹中的不作為,種種原因導致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的快速通貨膨脹。英國和美國旨在控制薪金和價格的努力以徹底的失敗而告終。它非但沒有遏制通貨膨脹,反而導致了短缺和欺詐的盛行。在中央銀行重視並致力於通脹的治理後,通脹才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紀80年代初接踵而至並帶來痛苦的衰退有時被稱做“沃爾克衝擊”,是以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來命名的。20世紀80~90年代許多中央政府實施以控制通貨膨脹(直接或間接)為目標的政策,使通貨膨脹率和利率在25年中得以逐步回落,這一階段也被稱為大調整時期。
日本的興衰 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速度至少是其他工業化經濟體的兩倍。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生產能力的提高和有效的市場機制的建立(市場經濟制度是由歐美率先發展起來的)。日本對西方的快速趕超引起了擔憂:日本將在關鍵的產業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如汽車和家用電器),甚至將在整個世界經濟中扮演主要角色。不過,這些擔憂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其他亞洲經濟體開始挑戰日本占主導地位的市場,並且日本經濟也陷入了停滯。由於股市過熱、房地產市場泡沫、從緊的貨幣政策、脆弱的銀行(令人不寒而慄地聯想到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銀行)以及日本政府未能採取積極的干預措施等種種因素,使20世紀90年代成為日本“失去的十年”。但日本的問題是經濟不景氣,而不是蕭條,透過恰當的刺激性財政政策(不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