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完全可以從傳統的言傳身教中汲取,打從孃的肚子裡落下那一刻起,他們就被老婆啊媳婦啊女人啊之類的言語氛圍包裹起來。所以,男孩子們打從聽得懂大人說話的意思開始,就知道談情說愛是怎麼回事。即使在公共場合,只要提起戀愛婚姻方面的話題,男孩們不僅不會矜持,而且可以自由發表各自的見聞和見解。但是在婚姻大事方面,還是完全由父母說了算,即使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不敢大膽的自由戀愛。
對於女孩來說,就沒有這種平等自由的空間,封建思想簡直就是一具沉重的枷鎖,牢固的套在她們的脖子上。倘若有女孩敢於在男孩面前或公眾場合嘻嘻哈哈,人們定會在背後說三道四,那女孩定會被當成妖精之類罵得抬不起頭來,被扣上缺少教養不守婦道之類的大帽子。所以,那時的女孩子很難與男孩們走到一起,哪怕正常的交往,也絕對保持小心謹慎。
李達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幾歲的時候,就被那些長輩們取笑道:“給你找個醜婆娘如何?”
李達會一邊笑,一邊回答道:“我才不要呢?”
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李達從小對異性就具備了一種簡單的審美能力。當然,不會從道德品質的深層次去思考和衡量,只能以貌取人,從表面上進行欣賞和評價美醜而已。
有一次,還不到十歲的李達正在家裡做作業,鄰居的趙大媽前來串門聊天,對李達的母親汪雪芝說:“李達這娃聰明能幹,我看有個女孩和李達歲數差不多,家庭條件也好,不知你們大人的意見如何?”
汪雪芝非常高興,感激地說:“這樣的好事我們有什麼意見呢?不過,孩子還小,現在我們大人還沒考慮過這事。”
“該考慮得了,一旦錯過時機,女孩就會被別人提親。如果你們認為合適,我來當這個媒人如何?”
恰在這時,李能進了屋,連忙謝絕道:“感謝你的一番好意,娃兒還小,還是緩幾年再說吧。”
這時,李達發話了:“趙大媽,你說的那女孩有沒有XX漂亮?”
原來,那XX是鄰村的女孩,和李達正好同班同學。
大人們一聽都樂開了懷,趙大媽說:“正是她呢。看來你是喜歡她了?”
“喜歡是喜歡。不過,我現在才不想討老婆呢?”李達調皮的回答。
確實,那時的李達雖然還在上小學,卻對他的同學XX情有獨鍾。不過,沒過多久,他就對她厭惡起來,到底是什麼原因?李達自己也說不出來。
李能和汪雪芝夫婦原本也有這樣的想法,希望早些給李達訂一門娃娃親。可是,聽了算命先生說過的那些話,他們看到了更加長遠的希望,要是李達以後真的讀書有成的話,這豈不是害了他?再說,孩子一旦長大,感情是會發生變化的,萬一到時候變了心,這對兩家大人也不好交代呀。所以,一家人決定只要李達在讀書,就絕不為他提親訂婚,哪怕同齡的孩子們大多數都為親事的問題忙裡忙外。
上了初中,戀愛就成了李達那時候不可迴避的問題。好在學校要求特別嚴格,以至於談情說愛成為被同學取笑的話柄,加上農村來的同學,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連溫飽問題都難以滿足,又哪有條件去談情說愛呢?所以,哪怕蘊藏著火熱般的情感衝動,也只能被理智壓抑在內心深處。
初中快要畢業的時候,李達終於忍耐不住,看到同學們都偷偷摸摸成雙成對的戀愛得熱情洋溢,李達也和一位女生談起了戀愛。不過,那次戀愛曇花一現,連一點感覺也沒有,與其說是談戀愛,不如說是玩兒戲。因為他和女孩除了在一起交談過一次,除了互送紀念品,除了在信上有語言的表達外,就什麼也沒有了,至少沒有親密的接觸過,哪怕拉拉手,哪怕擁抱一下,也不曾有過,因為在一塊的時間太短,很快就分別,很快就天各一方。儘管如此,畢竟彼此都在對方的心目中駐留過,所以,李達還是把那次戀愛視為自己的初戀,雖然沒有留下任何刻骨銘心的印象,但也難以忘記。這樣的戀愛說不上戀愛,這樣的戀愛不會讓對方受到任何傷害,可李達還是把她看得非常重要,至今也難以忘懷。
上了高中,他們的戀情本可以繼續保持和發展,可李達卻以理智的方式果斷剪除了不能變成現實的情愫。這樣處理,是因為李達沒能如願以償的考上中專,而是走進了對未來難以把握的高中。他想,在高中,既沒有寬裕的經濟條件,更沒有閒餘的時間和精力,除了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用於讀書,不能有別的選擇,更不能滿足青春去飛揚。於是,上高中不久,李達就寫了一封信給女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