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的有關工作,提出用三年左右時間將兩家試點銀行改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表示:“這次改革是背水一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伴隨著國企改革的基本完成,金融體系原來支援國企改革的使命完成了,需要尋求和確定自己的改革目標。政府決定啟動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動用寶貴的外匯儲備於2003年12月為中國銀行注資225億美元,為中國建設銀行注資200億美元,2005年4月為中國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然後相繼將這三家中國最大的銀行的部分股權低價賣給外國投資者,經外商改善金融企業治理結構,提高金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事情在開始時並不順利。由於對國有銀行的前景不甚樂觀,一些國內知名企業拒絕了1元1股的初始投資資格,境外投資者的積極性也不高。經過多方艱苦工作,終於在上市前引進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為戰略投資者。
2006年,四家國有銀行先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迅速剝離了不良資產,建立了現代銀行制度,透過資本市場籌集資本金合計達人民幣4311億元,資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同期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至少有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5家城市商業銀行引入了外國投資者,幾乎每家銀行出售的股權比例都接近20%。
從交通銀行到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再到工商銀行,2005年6月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掀起一場銀行融資的狂飆。交通銀行資產規模最小,又是國有銀行中最早的股份制銀行,試水者的角色自然落到它的身上。交行億美元、建行億美元、中行112億美元,籌資規模不斷重新整理,而工行有望以200億美元的融資額,創全球有史以來IPO最大規模。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淨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倍。有人認為,加上其他商業銀行的上市,外國投資者因此輕取5000億元的天文數字巨利。
讓外匯儲備為國有銀行救急、洋人廉價入股兩件事激起社會一片質疑之聲。為國有銀行救急相當於政府在投放基礎貨幣之後再投放一次,於法於理均有不合。外資入股的價格是貴還是便宜?從被入股的銀行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控制力和市場影響力來看,幾十億美元的價格太便宜了。僅工商銀行就在國內擁有萬個網點,控制著中國銀行業近20%的資產。入股將給予外國投資者一個極大的共享影響力的機會,讓它們可以分享中國金融業潛在的爆炸式增長。在中國,由於監管當局對銀行業的准入進行管制,銀行特許權本身也有很大的價值。國有商業銀行因國家提供鉅額財力進行資產重組而大幅度提升了股權價值,在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股權時,卻沒有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和計算。
執行者也有他們的理由。在銀行改革唯一的注資、上市路徑中,清除不良貸款成為解開一切麻煩的關鍵。壞帳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不解決,要讓國有銀行按照市場規則去執行,談何容易?很多事情並不是銀行自己搞壞的,多年的政策性貸款才是主因,因此由政府一次性買單成為首選。四大行的的引資原則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提供先進技術、迴避競爭、出價要明顯高於淨資產,僅就這點而言達到了目標。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章 練好內功,不懼國際化(3)
國有銀行希冀透過引進戰略投資者來全面提升銀行管理水平的願望,今天看來並不現實。透過雙方在風險管理、公司治理、信用卡、個人銀行業務以及資訊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國內銀行的確學到了一點知識,但從整體實施效果來看雙方都對彼此的表現感到失望。由於不熟悉中國國情,外資顧問們無法幫助中國同行解決實際難題,外資機構也對難以影響銀行業務感到失望。
嚴格來講,與其說四大國有銀行是商業銀行還不如說是政府的行政機構。銀行不是政府機關,仍舊以組織身份來確定對人才在重要崗位的使用,對海外投資者來說,是永遠也不會理解的一件事情。在海外上市的建行和交行的原行長會因為中央的一紙調令各赴新任,在國際投資者中弄得沸沸揚揚,按他們的理解董事長的變動不應該是這種程式。
改革給四大行的確帶來了變化,尤其是績效考核的壓力十分明顯了。現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