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車之鑑,他不肯操切從事,先把小李找了來,打聽遊百川的出身。
小李別無所知,只知道:“這遊御史是杜師傅的同鄉。”
“杜師傅?”皇帝把上書房的師傅一個個數過來,詫異地問:“那個杜師傅?”
“先帝爺的師傅。”
“喔,你是說杜受田杜師傅。那有什麼相干?”皇帝加重了語氣說:“我還是要革他的職!”
聽得這話,小李暗暗稱快,但也有些擔心。這年把伺候皇帝看奏摺,他也頗懂政事了,知道革言官的職,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或者會引起軒然大波。
“革職歸革職,動工歸動工。”皇帝的意思是將生米煮成熟飯,迫得大家不能不遷就事實,所以又問:“內務府預備那一天開工?”
“選的日子是十月十五日……。”
“不行!”皇帝打斷他的話說,“你趕快去問,明天能不能開工,時候越早越好。”
內務府當然照辦。好在開工動工,不比上樑,非慎重選擇大吉大利的日子時辰不可,拿皇曆來看了看,選定第二天——十月初八,深秋“寅卯不通光”的卯時開工。同時不待奏定,立即召集執事官員、工匠伕役出城,連夜籌劃,到了晨光熹微的卯初時分,動手清理地面,出運渣土,這就算開工了。
於是皇帝召見恭醇兩王和遊百川。召見醇王是因為他也有一通密奏,諫停園工,皇帝故意叫他來聽聽,也是殺雞儆猴的手法。
三人一起進養心殿,召見卻不是同時,恭王和醇王先見皇帝,然後太監傳諭,引領遊百川上殿,行過了禮,跪著回話。
“你是同治元年的翰林?”皇帝問。
“是!”
“那麼,那時候你在京城裡,對兩宮皇太后怎麼樣操心國事,轉危為安,自然耳聞目見,清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