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1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你是同治元年的翰林?”皇帝問。

“是!”

“那麼,那時候你在京城裡,對兩宮皇太后怎麼樣操心國事,轉危為安,自然耳聞目見,清楚得很羅?”

“是!”遊百川答道:“兩宮皇太后旋乾轉坤,保護聖躬,垂簾聽政,十一年來苦心操持,始有今天的局面。盛德巍巍,前所未有。”

“既然你知道這些,那麼我問你,崇功報德,頤養承歡,拿圓明園擇要興修,有何不可?”

“臣不敢妄言不可。”遊百川想了一下答道:“上諭煌煌,天下共喻。只是西山一帶,時常有外國人往來,怕他們也在那裡蓋房子,於觀瞻不宜。”

“難道留著破破爛爛那一片地方,倒不礙觀瞻?”

遊百川想說:留著那一片破破爛爛的地方,正可資為當年戰敗的警惕。但這話未免過於耿直,皇帝一定聽不入耳,於事無補。所以這樣答道:“圓明園雖已殘破,不修則正可示中外以儉德。”

“照你這樣說,我要盡孝承歡的話,都是徒託空言了!”

以皇帝的說法,不修圓明園便無盡孝之道?這話就顯得強詞奪理了,遊百川唯有不答。

“你說外國人常常往來西山,難道京師九城內外,就沒有外國人?”

“臣的奏摺上,已經說過。”遊百川答道,“宮牆高峻,外國人難睹天顏,與圓明園的情形不同。”

“怎麼不同?難道外國人就能隨便闖進園來?”皇帝有些憤慨,“天下是大清朝的天下,因為有外國人在這裡,我倒要處處避他,你說的是什麼話,講的是那一本書上的道理?”

“臣愚昧。無非怕外國人生瞻就之心,褻瀆天威,而且聖駕至重,防閒亦宜慎密。”

“哼!”皇帝冷笑,“你們專會斷章取義,一個時候說一個時候的話,不想想自己前後矛盾!既然如此,今年夏天,外國人求覲見,你何不奏請不許?”

這又是講不清的道理了!遊百川只好講他奏摺上的另一個理由:“興作有時,今年勿遽動工,似欠慎重。將來天時人事,相度咸宜之時,臣必不敢諫阻。”

“這又是你言不由衷!果然到了那個時候,你一定又有話說。”皇帝說到這裡,似乎不想再作爭辯,便把先想好的結論說了出來:“總而言之,你上這個摺子,無非要讓天下知道,你已經盡了言責,用心在沽名釣譽,何嘗體會到我的孝心?如果我準了你的奏摺,天下後世,說我是納諫之君,這樣子就變成我在沽名釣譽,假作盡孝,上欺兩宮皇太后!你想想我成了什麼人?如今國計民生,該興該革之處甚多,不見你們有所建言,偏偏要阻攔我的盡孝之心。兩宮皇太后朝乾夕惕,削平大亂,難道就值不得修座園子,以娛晚年?你們的天良何在?”

看皇帝說話激動,臉色白中發青,恭王怕遊百川不知眉高眼低,說一兩句耿直的話,正好碰在皇帝的氣頭上,那時有什麼“嚴譴”,便很難挽救。所以緊接著皇帝的話說:“遊百川!你要緊記著皇上的訓諭。”

皇上訓諭,沒有置諸腦後的道理,遊百川自然答應一聲:“是!”

“你跪安下去吧!”恭王又說,“回去候旨。”

等遊百川跪安退出,皇帝餘怒未息,對恭王說道:“這遊百川比沈淮可惡得多!你把這道硃諭拿下去照辦。”

皇帝又有一道硃諭,是前一天晚上在燈下費了好大的工夫才寫成的,學的是雍、乾兩朝的御筆。雍正和乾隆都自負才辯,喜歡跟臣下打筆墨官司,御筆上諭動輒千數百言,析理纖微,而遇到轉不來彎時,便臨之以威,所以沒有一道諭旨,看來不是理直氣壯。皇帝也是如此,硃諭以“自古人君之發號施令,措行政事,不可自恃一己之識,必當以群僚適中共議,可行則行,不可則止”開頭,大兜大轉,最後落到這樣一個結尾:“著將該御史遊百川即行革職,為滿漢各御史所警戒,俟後再行奏請暫緩者,朕自有懲辦!”

聽恭王朗聲唸完,醇王先就忍不住。他的性情比較率直,這兩年又頗以風骨自命,所以大聲說道:“臣啟奏皇上,古語有云:”言者無罪‘……。“

聽醇王開口便是頂撞的話,恭王趕緊介面:“臣也有話,”他擋住了醇王,才從容說道:“遊百川不辨事理,誠然可惡,不過後天就是聖母皇太后萬壽,普天同慶,皇上似不宜在‘花衣期內’行此重譴。臣請旨,是否暫時將硃諭繳回,過了慶典再議?”

皇帝一聽這話,默然無語。要想立個“下馬威”,偏偏這麼不湊手,前一次是遇奈何不得的人,這一次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