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1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正是。我就是要跟你商量,京裡自然不能住了。”

“那麼,”文廷式說,“回廣東。”

梁鼎芬默然。如果不願在京等候呼叫,自然是攜眷回鄉,這是必然的兩條路。然而梁鼎芬另有苦衷,從小孤寒,家鄉毫無基業,兩手空空回去,莫非告貸度日。

這些苦衷,文廷式當然知道,他建議梁鼎芬回廣東,當然已替他想出了一條路子。長善雖已罷職回京,張之洞在那裡當總督,可以求取照應。

“盛伯熙跟張香濤的交誼極厚,請他出一封切切實實的信,張香帥自然羅致你在幕府中。”文廷式說,“我想,你只有這麼辦,只有這麼一條出路。”

梁鼎芬搖搖頭,“乞食大府,情何以堪?”他問,“到他幕府裡去仰承顏色,不太委屈了我?”

多少名臣出於督撫幕府,就算罷官相就,亦不見得辱沒了他翰林的身分。不過樑鼎芬向來有些矯情,尤其此刻的心境,說起來多少有些偏激。文廷式相知有素,覺得不宜跟他辯論,因為越辯越僵。

就在這時候,有兩位熟客連袂來訪,一個是于式枚、一個是志銳,跟梁鼎芬是庚辰會試的同年,也都點了翰林,如今志銳仍舊在翰林院,于式枚散館以後,當了兵部主事。他們白天已經來過,此時不速而至,也是關心梁鼎芬的出處,想來跟他談談。

於是洗杯更酌,文廷式將他的建議,與梁鼎芬的態度,說了給他們聽,于式枚與志銳都認為先回廣州是正辦,跟張之洞打交道是上策。

“星海如果不願入幕府,可以任教。”于式枚說,“彷彿王湘綺為丁稚帥禮聘入川,出長尊長書院那樣,就不礙星海的清高了。”

聽得這話,梁鼎芬欣然色喜:“這倒是我的一個歸宿。不過……。”

他沒有再說下去,志銳卻很快地猜到了他的心事,王湘綺乃是丁寶楨所“禮聘”,他如果持八行去幹求,便有失身分了。

“我想可以這麼辦,”他說,“星海儘管回籍,我託盛伯熙直接寫信給張香帥薦賢,讓張香帥登門求教。”

“能這樣辦,自然再好不過。可是,”文廷式問道:“盛伯熙的力量辦得到嗎?”

“他們的交情夠。”志銳答說,“如果怕靠不住,我們再找人,譬如託翁老師。”

翁老師是指翁同龢,庚辰會試的副主考。張之洞跟翁家的“小狀元”是同年,兩家的交誼本來不壞,但近年來因為南北之爭,分道揚鑣,已經面和而心不和。因此,于式枚大搖其頭:“不行,不行!託翁老師反而僨事。照我看,最好託令親謨貝子,轉託李蘭公出信,那就如響斯應了。”

貝子奕謨是志銳的姐夫,由他去託李鴻藻,面子當然夠了,而李鴻藻的話,在張之洞是非聽不可的。這樣做法,雖然迂迴費事,卻是踏踏實實,可期必成,所以都贊成此議。

大家這樣盡心盡力為梁鼎芬打算,在身受者自是一大安慰,但交情太深,無須言謝,梁鼎芬只不斷點頭而已。

“現在要談怎麼走法了。”志銳問道:“星海,你在京裡有多少帳?”

帳實在是債。京裡專門有人放債給京官,名為“放京債”,利息雖高,期限甚長,京官如果不外放,只付息,不還本,一外放了,約期本利俱清。而象梁鼎芬這樣的情形最尷尬,不還不行,要還還不起,正是他的一大心事。此刻聽志銳問起,老實答道:“沒有仔細算過,總得四、五百兩銀子。”

“四、五百兩銀子不算多,大家湊一湊,總可以湊得出來,這件事也交給我了。”志銳又說:“此外還得湊一筆川資。星海,你看要多少?”

這就很難說了。僅僅川資,倒還有限,只是到了廣州,不能馬上有收入,也不能靦顏向親友告貸,如果一年半載地賦閒,這筆繳裹兒,為數不少。倘或帶著妻子回去,立一個家又不能太寒酸,那就更費周章了。

他的為難,是可以猜想得到的。所以志銳又問:“嫂夫人如何?是留在京裡,還是伴著你一起走?星海,我說句話,你可別誤會!”

“是何言歟?盡請直言。”

“我認為你這時候不能拖著家累,嫂夫人不妨回孃家暫住。這樣做法還有個好處,兩三年以後,有親政,大婚兩盛典,覃恩普敷,起復有望,我們大家想辦法,幫你重回翰林院,一往一來,豈不省了兩次移家之勞?如果此行順利,三、五個月以後,再派人來接眷,亦還不遲。”

這是為好朋友打算,象為自己打算一樣地實在,梁鼎芬衷心感動,拱拱手說:“謹受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