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衣冠不正,張先生又要說了。”
在御書房門前的宅院中,萬曆皇帝手中拿著一根長木杆,不住的刺擊抖動,正是在虎威武官學到的那一套東西,他臉色通紅,額頭上全是汗水。
張誠在邊上看著,趙金亮則是吃力的搬來了水盆和毛巾,聽到張誠的話,萬曆皇帝放下竿子,興奮的說道:
“張伴伴,今日朕替王通擋了風雨,又給他爭下了平安牌子的事情,等下派快馬送信給他,他肯定會高興。”
不管心裡如何想,這時候都要陪笑著湊個趣,萬曆皇帝停了聯絡,擦了擦汗,在張誠的伺候下換了宮內行走的便服,這才去往中極殿,今日中午,宮中賜宴,萬曆皇帝還要和首輔張居正見面。
這樣的宴席,則是由馮保出面陪伴皇帝,張誠則不必去了,出了御書房的宅院,馮保已經在門口等待。
張誠送走萬曆之後,則是叫了個抬杆,幾個小宦官抬著去往了南邊偏門。
從前皇城內這個位置也是次等地方,不過後來美味館這一片出現之後,進出最方便的南邊偏門處就成了熱門地方。
宮內有品級的宦官頭目,閒暇無事的時候都願意去美味館那邊逛街小酌,都在這邊有自己的住處。
張誠下了抬杆,打發走跟著的小宦官,七拐八拐走到了一處偏僻的宅院,也沒招呼,直接推門走進去。
外面這院子看著破敗,還以為什麼老宦官養老等死的地方,進去之後卻發現頗為乾淨整潔,院子裡有一名小宦官在愣神,一見到張誠推門進來,卻嚇了一跳,剛要上前問好,張誠不耐煩的擺擺手,自己大步走了進去。
屋中牆壁四周都是書架書櫃,五張書案擺在邊上,十幾名宦官在那裡閱覽批註,看到張誠都要起來問好,張誠用手壓了壓示意不必,沉聲說道:
“鄒義,你過來。”
同樣是坐在書案邊上的鄒義應了聲,沉默的跟了出去,一到外間,張誠就出聲說道:
“治安司這邊,你立刻知會呂萬才和李文遠,平安牌子的銀錢收取發放現在就要開始清帳,不能有一筆銀子算錯,讓他們兩個吩咐下去,每家掛牌子的店鋪都要過去遞一句話……”
張誠頓了頓,沉聲說道:
“就說,日子還長,大家不要因為眼前忘了今後。”
二百七十二
萬曆並不是傻子。或許當時沒有反應過來,激辯之後的第二天上朝時,臉上陰沉了許多。
不過沒有人再去提平安牌子合理與否,也沒有人去提言官參劾王通,通政司也沒有繼續收到關於王通的奏疏。
這一日的朝議非常平靜,張居正只是說這來去途中,看到各省書院氾濫,有心人在書院中聚眾講學,議論朝政,地方官員甚至是藩王宗室都去交結,有時官府竟要遷就這些書院中的師生,這是大不利於治理。
萬曆皇帝對這等事自然不會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張居正如何處理,他這邊肯定是要照準的。
聽著張首輔侃侃而談,旁邊的大臣們都覺得有些錯愕,心想書院聚眾有害治理,天津那船頭香聚眾難道就天下太平了,首輔就是首輔,昨日不說,今日卻說,真是會選擇時機。
簡單幾句。早早散朝,本來張居正想要立刻開始朝會後的課程,不過萬曆卻說,先生歸途辛苦,重開課程就等著七月吧。
朝會激辯,大佬們近乎死諫,而且還抬出了太后娘娘這尊神仙,群臣們各自心中遠沒有朝會上那麼平靜。
散朝之後各自回家,也不互相交談問候,那麼大的動靜肯定不能說平息就平息,必然還有餘波,自家不要不小心摻乎進去才是。
張居正散朝之後,轎子沒有直接回府,反倒拐到了皇城東門外的一處宅邸,這宅邸在京師中赫赫有名,便是“雙林居”。
馮保號雙林,這就是他在宮外的私宅,門前街道一向是清淨異常,有經過的,在街道兩個口子那邊就被攔住詢問。
東廠、錦衣衛和順天府、五城兵馬司都在此處佈置了人手守護,當然,首輔張居正不在阻礙盤問的人之列。
門前停下,張居正下轎入內,馮府的管家恭恭敬敬的迎過大門,馮保已經從二門走過來,抱拳迎候,內外算起來。馮保的位次高過張居正一點,不出大門迎接,此處相迎,也是禮數所在。
互相拜了,進了書房,馮保便揮手斥退了左右,不過馮保卻沒有開口,只是拿起茶碗撇去浮沫,等著張居正說話。
“雙林兄,陛下剛剛成年,有些忌諱尚且不知,雙林兄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