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儘管日本的佔領在政治上的影響並沒有象在印度支那或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影響那麼嚴重,但是它給菲律賓人民遺留下了貧困、苦難和社會動盪。它也使菲律賓人對日本侵略者產生很深的仇恨,因為在日本所征服的民族中,除了中國人之外,菲律賓人受難最深。
(五)暹羅
暹羅是日本的唯一夥伴,它沒有遭到全面征服而處於屈從地位,而且幾乎是日本的一個真正盟邦。自從1932年政變和隨之在退羅建立起一個軍事寡頭政權以後,它的頭目們把日本看作是實現其民族統一的一個可能的支持者。他們還把日本看作是對抗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的一支補充力量;鑑於在暹羅的華人少數民族數量不小,他們預計這方面可能會有危險。然而他們決不願意在日本的命令下被捲入對西方國家的戰爭。他們發現自己結果還是捲入了戰爭,部分原因是由於總理、實際上的獨裁者披汶·頌堪(即鑾披汶)元帥於1940—1941年期間執行的政策所致。法國的滅亡,印度支那的孤立和日本的侵入東京(越南),在他看來似乎是暹羅收復它在寮國和柬埔寨的領土的一個極好機會,這些領土是在1893—1904年期間暹羅被法國逼迫而讓出的。但是儘管印度支那的力量遭到削弱,它仍然相當強大,足以抵禦暹羅。同時,這兩個國家相互間的糾紛給日本提供了機會,對這兩個國家強行調停,並將暹羅和印度支那都拴在大東亞的戰車上。
總的說來,暹羅政府不喜歡這種處境;暹羅自古以來的政策,是在列強之間的衝突中保持中立,並利用它們之間的競爭,來維護暹羅的獨立。而且,退羅政府中的親月派遭到那些傾向西方(主要是傾向英國)的人的反對。但是,日本佔領印度支那南部後,使傾向西方的這批人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當時強大的日本軍隊集結在暹羅邊境,如果沒有別人援助,暹羅是毫無希望對他們進行抵抗的。
暹羅向倫敦和華盛頓發出了求援的呼籲,希望他們提供武器,包括飛機和彈藥。
但是英、美無力提供。
根據當時駐曼谷的日本大使坪上貞二自己的供詞,1941年12月1 日,他接到政府指示,要他作好準備去同暹羅政府談判,要暹羅政府或者同日本簽訂一項同盟條約,或者至少要允許日本軍隊透過暹羅領土,去和馬來亞與緬甸作戰。12月7 日,他從日本的南方戰區司令官寺內將軍那裡接到明確的命令,要他這樣做。當時披汶·頌堪總理不在曼谷,他的同僚們不顧寺內關於日本軍隊第二天清晨就要越過邊境的警告,仍然表示不願接受坪上的要求。結果,日本軍隊果然開始行動了,起初他們遭到了抵抗。但披汶匆匆趕回首都,命令停止抵抗,並與日本大使達成一項協定,規定日本軍隊可以和平地透過暹羅領土。就這樣,他選擇了一條同日本共命運的道路,而日本與暹羅之間同盟條約的談判也立即開始了。這個條約於12月21日簽字,條約中規定雙方互相尊重主權和獨立,任何一方一旦與第三國之間發生衝突時,另一方應給予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全面援助,並且規定簽約國中的任何一方不得單獨與他國締結任何停戰或和平條約。條約還附有一份秘密的議定書,其中規定,日本將幫助暹羅收復喪失給英國的領土,而暹羅則答應在日本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給日本以條約第二條所規定的一切援助。這一條約取代了12月8 日的協定,給予在暹羅的日本軍隊比原先所取得的單是允許透過這個國家的權利更多的特權。1942年1 月25日,暹羅履行協定中所承擔的義務,採取了第一個步驟,向英國和美國宣戰。
當披汶·頌堪和坪上籤訂第一個協定的時候,日本軍隊早已在曼谷了。這位退羅總理透過命令停火和接受日本人的要求,使他的國家免於破壞和毀滅;而如果長期抵抗下去,必然會遭到摧毀。由於太平洋戰爭在同盟國進行反攻之前就結束了,所以暹羅得以避免成為戰場,受到的損失較小。在這一點上,它在東亞國家中是特別幸運的,正象歐洲的丹麥一樣。然而,它並沒有免除由於日本佔領所引起的某些不良後果。
日本人除了把這個國家作為到緬甸和馬來亞去的交通運輸通道外,還在暹羅境內駐紮了大量的軍隊。他們接管了機場、鐵路和港口,並在他們駐紮的地區行使管轄權。為了促進日本軍隊和暹羅軍隊之間的合作,設立了一個軍事聯絡局。暹羅軍隊被用於防守邊界和維護國內秩序。不過有些遏羅軍隊參加了入侵緬甸撣邦的行動。
1943年10月,暹羅在日本的同意下,併吞了景棟和孟板這兩個撣邦。於是退羅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