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部分(3 / 4)

天,暹羅和澳大利亞的代表在新加坡交換了協議草案換文,為結束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奠定基礎;1946年4 月3 日,兩國在曼谷最後正式簽訂了和平條約。

條約規定:暹羅政府負責歸還澳大秋亞的財產和股權,並賠償所遭受的損失;保證允許澳大利亞的商業和採礦企業恢復經營;同意與澳大利亞就簽訂一項商務和航運條約以及一項領事協定舉行談判;保證以澳大利亞政府所能接受的條件締結一項維修和管理澳大利亞戰爭死難者之墓的協定。在英聯邦的其他自治領中,似乎還沒有一個國家同暹羅簽訂過類似的條約,澳大利亞的情況是特殊的,這是因為在1941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在暹羅擁有大批錫礦企業,而澳大利亞政府為了它在暹羅的利益,曾於1942年3 月,2 日宣佈同逼羅處於戰爭狀態。

根據這些條約,暹羅承擔在東南亞的安全措施中給予合作的義務,但就其具體內容來看,這種義務同享有聯合國會員國權利(暹羅也希望享有這種權利)的任何其他國家所要承擔的義務沒有什麼兩樣。至於克拉地峽問題以及在大米貿易方面,暹羅確實受到了懲罰。在過去的五十多年裡,曾經一再傳說要在暹羅境內位於緬甸和馬來亞之間的狹窄地段開鑿一條運河,使來往於印度洋和遠東的船隻可以避免經過新加坡。關於開鑿這條運河的建議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提出,但從未有人認為它在商業上是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一艘來自錫蘭加勒角的船隻為了穿過克拉,將不得不往北行駛二百英里以上,然後為了避開束埔寨角附近的危險水域,又得往南航行二百英里,才能到達南海;再者,新加坡是一個裝置良好、位置適宜的貿易中心,暹羅沒有一個港口能夠同它競爭。這樣,克拉運河的價值就只能是戰略上的,而不是經濟上的了;但是從戰略上考慮,這條運河如果建成,很可能有損於英國海軍的利益。各大國都曾一再覬覦這一地區。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德國財團企圖購買這個半島西海岸的凌加衛群島;同一時期,俄國人也曾對開鑿運河的可能性頗感興趣;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又傳說日本人在229 積極從事這條運河的開鑿工作,雖然這些傳說都是毫無根據的。其實,某些限制措施早就實行了,因為根據1009年的一項英暹協定,暹羅政府保證決不把退羅灣西岸具有戰略價值的地方割讓與任何第三國。現在,根據1946年1 月1 日的條約,凡是英國和印度政府希望恢復的各項前英退條約一概重新生效《第十八條),而且條約還明確規定了暹羅未經英國同意不得開鑿克拉運河。

條約中關於大米的規定更為苛刻。暹羅必須無償提供多達一百五十萬噸的大米,這幾乎等於暹羅平均每年的大米出口總量。然而,這批大米並不是要成為英國政府的財產;它是提供給一個國際組織,作為對世界穀物儲備的一個貢獻。有關大米的條款確實是這個條約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條款的宗旨在於救濟當時席捲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地區的嚴重糧荒。

在英國人看來,和約的條款是寬大的,目的是為了迅速恢復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暹羅的大米對於救濟印度和東南亞的糧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這些大米的獲取和分配卻有賴於暹羅政府的友好合作。此外,英國戰前在暹羅就已經有著重要的商業利益,這種地位也只有在暹羅政府的合作之下才有可能得到滿意的恢復。

由於同樣的原因,暹羅國內政局的穩定也是符合英國的利益的。一項苛刻的和約將會引起暹羅人的不滿而不願給予合作;它還可能導致任何接受這項和約的暹羅政府垮臺。

儘管這個條約在英國人的眼裡也許是寬大的,但是在美國卻引起了相當多的批評。美國政府一向漠視1942年1 月25日暹羅的宣戰,而且從不認為自己已和暹羅處於戰爭狀態。看來他們曾經施加影響,以期達成一項溫和的條約,而英國和暹羅政府已達成的條約雖然溫和,卻還是不能倖免美國報界的嚴厲批評。據一家報紙報道,230 代理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曾不止一次地向英國政府暗示,他希望在美國政府還沒有申朋它的觀點以前不要正式簽訂條約;當條約公佈時,美國有些報紙認為條約是過分苛刻的。在這些批評中,至少有些是由於對條款的誤解而產生的,有人認為根據第十四條規定提供的大米將是對英帝國的無償贈品,而事實上這批大米是要交出來的,而且也確實是交由華盛頓的聯合糧食委員會統管,並按需要分配給了糧食不足的國家,使中國、菲律賓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得到了好處。

和約簽訂後,英國貿易部於1946年1 月7 日宣佈英國與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