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2 / 4)

了。蘇聯飛機從9月13日晚上開始向起義軍空投給養。普拉加的德軍被肅清以後,屬於科希丘什科師的兩營波蘭人(他們是紅軍的一個組成部分,政治上效忠於盧布林委員會)渡過維斯杜拉河,和華沙城內的國家軍部隊並肩作戰,打了好幾天。最後,因為天氣惡劣遲延了幾天以後,大批美國飛機於9月18日來到城市上空,空投給養,但是其中大部分落到了起義軍控制的地區以外。

這些變化當然鼓舞了在華沙奮戰的波蘭人,並有助於緩和斯大林和西方之間的緊張關係。可是華沙得到的援助不足以避免這出悲劇的最後一幕。蘇軍的攻勢在維斯杜拉河邊停了下來。已經渡過維斯杜拉河的那兩個營的殘部維持不住它們在西岸的據點,幾天後就撤回來了。德軍對城裡一些仍然在波蘭人手中的孤立地區繼續發動無情的進攻,守軍糧盡彈絕,喪失戰鬥力。最後,當紅軍方面迅速給予救援的希望成為泡影時,起義軍於1944年10月3日向德軍投降了。華沙已成廢墟,國家軍計程車氣喪失殆盡,從此以後不能再發揮積極的軍事作用,他們一方面畏懼俄國人,一方面又痛恨德國人。這樣一來,波蘭流亡政府便失去了它在波蘭最寶貴的實力基礎,而盧布林委員會爭取權力的一項嚴重障礙,即使沒有完全被消除掉,至少已經縮小了。

因此,華沙起義驚心動魄、悲壯激烈,對波蘭的未來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它在更大的世界舞臺上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西方在一瞬之間瞥見了斯大林那種莫洛克火神的容貌後,無法輕易便忘卻它。對蘇聯在東歐意圖的不信任,此後連羅斯福也始終不能完全打消,更不用說丘吉爾了。

這些事正在波蘭發生的時候,斯大林又有機會在巴爾幹地區考驗一下他的外交。紅軍迅速攻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一般說來要求明確盟國和那些新佔領的以及新解放的國家之間的關係,特別要明確紅軍和當地政府之間的關係。

首先是羅馬尼亞。這個國家從法律上講,同三大國都處於戰爭狀態,但實際上羅馬尼亞軍隊只同俄國人打過仗。當紅軍於1944年4月開始渡過普魯特河進入羅馬尼亞國境時,俄國人向全世界宣佈了他們同意停戰的條件。可是羅馬尼亞政府猶豫不決,生怕俄國要完全統治他們的國家。他們力圖說服英國人或者美國人派遣傘兵部隊進入羅馬尼亞,以抵制紅軍,但毫無結果。當俄國人於8月間重新展開攻勢時,國王米哈伊在一些陸軍將領和幾個在戰前已經著名的政治領袖的幫助下,於1944年8月23日完成了一次武裝政變。以康斯坦丁·薩納泰斯庫將軍為首的新政府成立,全國農民黨、自由黨、社會黨和共產黨的領袖都參加了內閣。

新政府立即接受了俄國人在4月間規定的初步條件。德國人當時只有較小的兵力駐紮在羅馬尼亞,羅軍能夠把他們趕回喀爾巴阡山去。同時,8月27日,俄國人宣佈對羅馬尼亞軍隊的戰事停止了,而且,一俟紅軍推進到能夠重新和德軍接觸時,往日的敵人馬上就跟紅軍並肩作戰,穿過喀爾巴阡山的要隘,然後向西,直到收復了整個特蘭西瓦尼亞。

上文已經提到,俄國人在4月間曾宣佈他們無意干涉羅馬尼亞的獨立、領土完整或社會秩序。8月25日,這項宣告又正式重申了一次。這適合於緊接在政變之後所發展的局勢。這是一次確確實實的宮廷革命,羅馬尼亞的軍隊和行政機構原封不動。新政府所接受的初步停戰條件主要涉及軍事和領土問題。羅馬尼亞人同意參加對德作戰,承認俄國兼併比薩拉比亞,對蘇聯繳納賠款,允許紅軍自由透過羅馬尼亞領土,並且遣返戰俘。作為答覆,蘇聯政府“答應”把1940年被匈牙利兼併的特蘭西瓦尼亞的一部分歸還羅馬尼亞。

這些初步條件並未規定盟國和羅馬尼亞政府的關係。這個問題於9月10日至12日在莫斯科提了出來,那時羅馬尼亞的全權代表正和俄、英、美三國政府的代表在談判一項停戰協定。根據官方的公報,這三國“代表了所有聯合國家的利益”。

羅馬尼亞停戰協定於1944年9月12日簽字。一般說來,義大利投降的談判為這方面的有關程式樹了一個榜樣。於是,就象艾森豪威爾簽署了義大利停戰協定那樣,馬利諾夫斯基將軍代表三個盟國政府簽署了羅馬尼亞停戰協定。下述條文規定三個盟國將繼續參與羅馬尼亞的事務:“成立一個盟國管制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在代表盟國的盟軍(蘇聯)最高司令部的總的指導和命令下,管理並控制目前各項條款的執行,直到簽訂和約為止。”這一條文的彆扭的措辭並未明確地規定管制委員會的權力,這種含糊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