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的政府是否準備簽署這個宣言。同一天,哈利法克斯把這個新計劃的“大致概念”給了土耳其駐倫敦大使。
這就是法國總統在3月21日到達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時的形勢,這次訪問在3月15日前幾個月就在進行安排了。總統是由外長博內陪同出國的,博內在倫敦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來交換對於組織抵抗德國的進一步侵略的最好辦法的看法。
在博內訪英期間與英國大臣們進行的二次談話中(3月21日單獨與哈利法克斯,3月22日與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談話),雙方同意,這兩個西方國家必須從對付下一次德國的行動出發來思考問題,不論它是發生在西歐還是東歐。哈利法克斯的個人意見是,即使得不到其他國家的合作,“如果發生德國進一步的侵略,要法國和英國不採取行動仍將是非常困難的”。不過,討論是圍繞著援助羅馬尼亞這個迫切的問題進行的,特別是圍繞著波蘭的態度這個被認為是問題的關鍵的問題。
我們已經知道,法國政府念念不忘這樣一種危險,即軸心國的下一次行動可能是由義大利或德國或兩國一起直接攻擊法國的領土;由於法國決定援助羅馬尼亞(如果它受到攻擊),因此法國就又增加了不得不在西線作戰的風險,因為直接進攻德國是法國能夠給予一個東歐國家任何有效幫助的唯一途徑。法國由於有法波互助條約,當然有義務給予波蘭幫助;但是法國人也許更傾向於從保持波蘭同盟對法國的利益這方面來思考,為的是確保德國將不得不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如果它攻擊法國的話,而不是首先考慮履行法國對波蘭的義務的實際困難。波法關係最近已變得不象兩次大戰之間初期那樣密切和友好,上一個冬天由於貝克在他與德國人的談判這一問題上態度不夠坦率,法國人對於波蘭的動機和意向的猜疑增加了。3月19日,盧卡謝維奇按照貝克的指示告訴博內,“波蘭重視法波同盟,如果法國遭到攻擊,波蘭將履行它的義務;但是這個同盟只有在法國被德國攻擊時才有效。”法國因此並沒有得到保證,在東歐開始的一場戰爭中波蘭將開闢對德國的第二戰線。正如博內3月21日對哈利法克斯所說的:“如果德國攻擊羅馬尼亞,法國為了支援它而攻擊德國,波蘭人卻說他們與法國的條約不能適用,這是不能容忍的。”博內因此希望“盡一切辦法,甚至使用威嚇手段,把波蘭拉入”可能會作出的任何支援羅馬尼亞的安排。
並且,正如博內在這些談話中多次指出的,俄國參與一場反對德國的戰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波蘭的態度。俄國當然可以把軍隊和戰爭物資越過共同的邊界送入羅馬尼亞,但是塔塔雷斯庫3月18日對博內講的話只能證實以前的對於羅馬尼亞是否歡迎俄國的援助的猜疑。博內回憶起,在1938年曾一再試圖說服波蘭和羅馬尼亞同意讓俄國軍隊透過它們的領土到捷克斯洛伐克去,但都沒有奏效。現在也仍舊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會預先同意讓紅軍越過它們的邊界。但是,如果俄軍不能穿過波蘭的領土,俄國又如何能夠在發生戰爭時幫助減輕德國加於法國的壓力呢?博內同意哈利法克斯的意見,“喝令德國住手的時刻已到來”,但是,他說,法國政府“不願單獨負起戰爭的重擔。……在一場東方戰爭中如果沒有波蘭或任何其他東方國家的幫助,法國將處於很糟的地位。”
3月22日下午,當博內會見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時,英國駐華沙大使霍華德·肯納德爵士的電報已經到達,報告貝克和波蘭外交部副部長阿爾齊澤斯基對於四國宣言這一建議的初步反應。很明顯,對貝克來說,俄國人的參加似乎是波蘭反對在宣言上簽字的一個不可克服的理由。因為俄國和波蘭都在宣言上簽字就等於告訴德國人,波蘭正在放棄在它的兩大鄰國之間保持平衡的政策和公開加入俄國陣營;按照貝克的看法,這將促使德國採取立即的、災難性的行動。他暗示波蘭也許願意與英法兩國一起支援羅馬尼亞(雖然他顯然認為羅馬尼亞並沒有迫在眉睫的危險),如果俄國被排除在這個安排之外。
因此似乎事實上可以肯定,發表一項宣言的建議將不會成功(對軸心國來說,這個宣言將立即成為一個危險訊號,對那些小國來說,則是一個重新集合的起點),因為(張伯倫作為它的起草人,首先指出了這一點)它不可能達到目的,除非被聯絡的三國同英國一樣都在它上面簽字。博內在倫敦與達拉第通了電話之後宣佈法國政府準備簽署這個宣言,但是雙方同意必須設計出另一個辦法,雖然在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必須等待波蘭對發表宣言的建議的正式答覆(雖然並不是蘇聯的)。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