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的代價。吳蘇不久使開始感到自己在新憲法之下的力量了;他建立起一支私人軍隊,並在樹立獨裁政權道路上順利前進,這時他訪問英國,親自去堅決要求立即給予自治領地位。他在英國並末如願,因而首途日本,以便看看在那兒能否有所收穫。但正當他在赴日途中,戰爭爆發了,他於是折回緬甸,英國政府因他同新的敵人勾結即予以逮捕並扣押。吳蘇的位置改由吳包吞接任。當日本發動的戰爭顯然迫在眉睫時,緬甸內閣已放棄了乘英國之危而從中漁利的打算,雖說為時過晚,但確是老老實實地企圖調動緬甸輿論團結在盟國的事業一邊。
當緬甸還是印度的一個省份的時候,它是靠印軍保衛的。但印度軍隊向來只照顧西北方,所以緬甸在軍事上仍是一泓死水。在同印度分治以後,一支獨立的緬甸軍隊才著手建立,但死水是流不快的,國家資源有限,離英國陸軍部(分治以後這支新軍是劃歸英國陸軍部管轄的)又遠,加之該部對緬甸的建軍也無興趣,這一切都限制了緬甸軍隊的建設速度。至於同日本作戰,直到最後還認為是始料所不及的。人們認為,這場未必會有的戰爭即便爆發,在日本攻下固若金湯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