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裡了。圖哈切夫斯基本人不在了。接替他們位置的是一些重新服役的超齡軍官——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以及一批老式兵團的指揮官,他們的軍事思想還停留在外國武裝干涉時期。的確,只是到了1942年,老同志被清洗掉了,從現代戰爭中鍛煉出來的新一代指揮官才得嶄露頭角。
到了1939年3月,這臺軍事機器的各個組成部分,或者說大部分,才算千辛萬苦地製造出來了,但最後的裝配尚未完成,仍然還有缺口要彌補。跳傘表演儘管給人的印象頗深,俄國人卻幾乎沒有自己的戰略空軍,只有一支極不象樣的戰術空軍。他們還是老一套,把所有的金錢和精力統統花費在大炮上。他們有世界上最可怕的大炮。但是希特勒無意打一場大炮戰。俄國人也致力於製造坦克,那種型號的坦克又堅實又龐大,但速度很慢。俄國人沒有經過高度機動化訓練的步兵為其坦克的後盾,單憑這一點,他們就無法以古德利安的方式使用他們的坦克,這是顯然的。機動化運輸幾乎可以說沒有——確實是這樣,要到好些年以後美國租借法案開始實行時才有機動化運輸。這一切都意味著紅軍的進度很慢。莫斯科統帥部很可能對德軍計劃的作戰速度有很好的理性估計。但無疑也可以這樣說,兵團司令員至少要有一年的戰地過硬經驗,從實踐和理論的區別中,才能懂得——似可說是確信——德國裝甲師的行動到底有多快,尤其是偽裝成防空部隊的攜有重型反坦克炮的後續步兵的行動到底有多快。
對於蘇聯軍事機器的狀況,希特勒比大多數外國觀察家都瞭解得更清楚。他除了可以從蘇聯的外部表現對其內部狀況作出推斷外,還有許多確鑿的事實可作依據。德國人不同於英國人和法國人,甚至也不同於捷克人,長期以來就有許多機會從內部觀察蘇聯的戰爭潛力:主張修訂凡爾賽條約的國家的軍事參謀們在很早時期就相聚一堂了。德國人對發展蘇聯潛力提供的幫助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特別是他們幫助訓練並裝備了紅軍。他們知道,紅軍遲早會成為令人擔憂的力量,但是這個時候尚未到來。可以有把據地假定,希特勒在1939年3月是看到了俄國的那些弱點的,只是到了當年冬季的芬蘭戰爭時這些弱點才首次暴露於世,後來在1941年德國入侵時又一次暴露。
凡此一切,都使希特勒在策劃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不難找到答案。這些問題是:俄國人既然如此被故意地冷落,竟還要勸說英法發表保證捷克斯洛伐克安全的聯合宣言,其真實用意何在?蘇聯在受到英法冷遇之後,是否準備單獨作戰?如果眼下不會,那末什麼時候它才會?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它才會單獨作戰?
希特勒一定盤算過,蘇聯是不會進行一場不能從波蘭手裡收復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的戰爭的。但波蘭是法國安全體系的一部分,這同捷克斯洛伐克也被認為是該體系的一部分是一樣的,而除此之外,波蘭又是德國的潛在敵人。如果蘇聯同法國結盟(更不用說同英國結盟),它能希望從波蘭手裡撈到什麼呢?那是一個具有魅力的局面,充滿了各種糾紛的種子。俄國和西歐強國結成同盟是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德國打仗,那便是一個主張修訂凡爾賽和約的國家同另一個主張修訂凡爾賽和約的國家打仗,而其爭鬥的目的卻是為了保持俄國所全力反對的一般既成現狀。總之,波蘭會為了支援捷克人而同正在覬覦其某些土地的所謂盟邦的俄國一起打仗嗎?甚至波蘭會允許俄國人自由假道它的領土嗎?這些就是俄國人在投入戰鬥以前所必須要加以考慮的問題。
而且,在1939年3月那個時候,即使俄國確也想採取反希持勒的統一立場,是否可以設想法國和俄國,更不用說同英國了,會在事實上走到一起而及時地採取一致行動呢?可是得記住,希特勒從這時起就會小心翼翼地設法搶先一步,使他的潛在敵手們老是在那兒討論如何能最有效地防止已發生過的事情再度發生。這就是說,除非希特勒另作考慮,或者西歐強國立即發出最後通牒,這時世界上已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希特勒佔領布拉格了,那樣的機會已在慕尼黑被拋棄了。而且,即使俄國人確實受到目睹納粹在布拉格出現的刺激,感到有必要採取即便是為時已晚的行動,然而正是納粹已在布拉格這一事實這時已成了一種強大的威懾因素。紅軍如果不湧進波蘭,它在強行穿過喀爾巴阡山的途中,就會失去機動作戰的自由,等到他們能夠採取行動的時候,希特勒已把捷克斯洛伐克的相當大的部分抓到手裡了,而要穿過波蘭排程兵力的任何企圖都會遭到波蘭人的瘋狂反對。里加條約的結果為他們保留了無限的可能性。而且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