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掌握的支付手段已大為縮減。“從時間的觀點來看,財政前景與軍事前景是不一致的。如果這次戰爭將持續三年的話,那麼,每年僅僅動用一億五千萬英鎊的黃金儲備和外匯,或許是一個明智的政策;但是,如果敵人打算在一年內就戰勝的話,這樣的政策就不妥當了。”既然,當時的軍事需要壓倒了其他一切,那麼,迄今推行的那種向海外採購的政策就必須拋棄。只有美國才有能力來供應英國的需要,而英國能否作為一種戰鬥力量繼續存在下去,取決於美國政策方面的某些改變。丘吉爾在就任首相後不久,就以私人名義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要求他給予援助,後來又透過官方正式提出這個要求,他寫道:“只要我們能付,我們就繼續付美元,但是我有理由相信,當我們不再能付款時,你們仍會照樣把物資供給我們的。”以後十九個月的情況是,美國的援助不斷增加,最後它自己也參加了這次大戰。
1940年6月10日,羅斯福在夏洛茨維爾發表的一次演說中,表明美國的政策有了改變,他說:“我們一定要以本國的物質資源去幫助那些反抗暴力的人,同時,我們也一定要利用這些資源並加快利用的速度,使我們自己在美洲大陸能有足夠的裝備和訓練,去應付任何緊急情況和擔負各種防禦工作。”美國不僅把武器和裝備,如來福槍、迫擊炮和彈藥給了英國,在1940年9月還把五十艘老式驅逐艦供給英國使用,還使本國的資源轉而用於提高生產能力,以便將來的軍需品生產能有巨大的增加。在整個1940年一年中,英國繼續支付美國提供物資的貸款,同時用自己的船隻或盟國的船隻運走這些物資。但是,到該年年底時,英國欠美國的債務已經大大超過了它在美國擁有的財產,而且實際上也遠遠超過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欠美國的債務。這個問題由1941年3月11日的租借法解決了。
在上述這段時期內,租借法的具體效果並不太,但是它在心理上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時候,英國還是以美元來支付美國供應的大部分物資,英國的作戰努力繼續受到缺乏外匯的困擾。但是,租借法使英國能夠預先制訂計劃,在不必擔憂美元問題的情況下重新安排它的進口,並且在不必擔憂將來缺乏物資的情況下集中精力去爭取眼前最高的產量。例如,在海運方面,從法國崩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英國船舶的損失大約相當於英國在1940年夏天可使用的船舶總噸數的三分之一,在隨後幾年內,要是美國未向英國保證提供大量船舶的話,情況發展下去將是不堪設想。
從法國崩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英國的運輸情況的確是嚴重的。在海上,船舶的損失越來越大,剩下來的船隻的使用效率又在劇烈下降,在國內,內陸運輸的情況也是同樣嚴重。當時,政府對運輸問題卻還沒有作過通盤考慮,同時,也沒有一個機構能使已有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英國船舶損失的程度已如上述。由於法國的崩潰,大約有總載重量為三百萬噸的船舶可供給英國使用,但是,這只不過幫助避免了有可能變為災難性的局面,而不能減輕英國的困難處境。比船舶損失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船舶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敵人在海上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這意味著,英國要麼加強護航制度,從而造成商船在護航隊集結的港口耽擱,要麼使商船繞道走較為安全的海路。在港口耽擱的現象也是相當嚴重的,因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港口都缺乏組織工作和足夠的裝置,使得船隻往往要等待很久,才能卸貨或裝貨。1940年秋天,聯合王國作出決定,儘量把運輸工作移往西海岸的各港口,避而不用那些最容易受到德國空軍空襲的沿海地區。可是,這一決定更加劇了運輸困難的情況。
港口擁擠主要是由於內陸運輸系統不健全而造成的。就象海運情況一樣,那些在戰前負責制訂計劃的人,一直襬脫不了運輸能力過剩的想法。在戰時,主要的運輸工作顯然將不得不由鐵路來承擔,但是,當戰爭爆發時,政府並未試圖對鐵路系統上可能最擁擠的那些地方進行調查,也未估計已有的鐵路車輛是否夠用。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裡,這種弱點還不顯著,但是到1940年秋天,就出現了全面的運輸危機。這種危機與其說是由於要求運輸的數量增加所造成,還不如說是由運輸的速度降低所造成,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遭到大規模的空襲和把車輛調往原來用車較少的西海岸各港口。對已有的車輛不善於充分地安排好集中使用,更大大增加了運輸上的困難。運輸危機雖然對整個國家經濟只帶來間接影響,但是它主要直接影響了對英國南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