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就在丘吉爾與斯大林私下談話結束後不久,羅斯福在午飯時透露了這一訊息。斯大林這下滿足了,並保證俄國方面將準備一次大規模攻勢,以配合“霸王”計劃。不過他又提出由誰指揮這次進攻的老問題,羅斯福搪塞了過去,說他得再過幾天才能作出決定。儘管羅斯福進行規避,儘管這種規避意味著斯大林的三項要求中還有一項未予滿足,11月30日早上作出的決定顯然成了德黑蘭會議的轉折點。斯大林的最迫切的要求得到了保證,而在最初兩天中一直頗為緊張、頗使人提心吊膽的會議氣氛,一下子變得融洽起來。在最後幾次會議上開始洋溢著一種輕鬆自如的同志關係,甚至有一種歡樂的氣氛。當前的軍事問題既經解決,三巨頭便可以不拘形式地談談政治問題和其他問題了。按當時的氣氛看,似乎他們之間不會再出現什麼重大的分歧了。就這樣,在11月30日午宴的後半段時間,羅斯福、丘吉爾同斯大林討論了俄國對不凍港的需要——西至波羅的誨,南面穿過土耳其海峽,東至太平洋。也許出乎斯大林的意料,對於俄國在這幾個方向的野心,不論是羅斯福還是丘吉爾,除了贊成,什麼也沒有表示,但是不作明確的保證。下午舉行了一次簡短的全體會議,批准上午作出的戰略決策。晚上輪到丘吉爾舉行宴會,這天又正好是他六十九歲生日,席間熱情洋溢,頻頻舉杯相互祝酒。當晚,最引人注意的是斯大林說的那句話,他說倘使沒有美國的生產,俄國就會戰敗。前幾天那種緊張關係似乎已經煙消雲散。斯大林不再那麼拘謹,行為舉止象個好朋友和好夥伴,這使羅斯福大為滿意。看來,到最後總算萬事大吉了。軍事協議和個人友誼同時建立。俄國人終於被拉入了這個家庭圈子。毫無疑問,丘吉爾不象別人那樣覺得諸事順遂,但他敗而不餒,還有一點可聊以自慰,那就是土耳其人的意見尚有待聽取,這樣,他也便起勁地和大家一起狂歡了。
第二天,12月1日,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成員離開德黑蘭赴開羅,三巨頭則多呆了一天。還有些政治問題要解決,或至少有待討論;丘吉爾沒有絕望,還想設法要別人同意他的計劃,在土耳其對德宣戰的同時進攻羅得島。
12月1日午餐時,三國政府首腦同外長們和霍普金斯一道議事。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使土耳其參戰?羅斯福和斯大林兩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把自己拖進一些與“霸王”計劃相牴觸的義務中去。當丘吉爾提到可能把登陸艇從太平洋調來補足“霸王”計劃所需數量的缺額時,羅斯福立即斷然否決。總統也不同意為了突擊羅得島而修改關於緬甸的兩棲攻擊計劃。最後,大家一致同意當丘吉爾、羅斯福兩人從德黑蘭歸國途中在開羅停留時,應再次設法去說服土耳其人,儘管無法對羅得島進行兩棲作戰,他們仍應宣戰。丘吉爾被授權向土耳其人提供的唯一支援是二十個中隊的戰鬥機,也許還可補上一些美國的轟炸機。但是丘吉爾希望,就這點東西也足以把土耳其人拉過來了,特別是因為他還計劃對土耳其人進行威脅,要斷絕全部物資供應,並在將來俄國人對海峽地區的特權提出要求時拒絕給土耳其以任何支援。
然後,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俄國人應在何時並以何種方式從義大利軍艦和商船隊中取得他們的那一份?丘吉爾和羅斯福兩人已在原則上同意,俄國應分享戰利品,但是他們要求給些時間,以便同義大利人作出安排,並提出在一、兩個月之後才有可能把一些義大利船隻移交給俄國人。
午餐後,斯大林第三次私下來訪羅斯福。總統利用這個機會設法讓斯大林瞭解美國政治中的某些複雜情況。他特別提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波蘭和立陶宛後裔的美國公民構成了一個重要的選民集團,因而在決定美國對外政策時,這些人的意見必須認真考慮。斯大林回答說,他建議做些宣傳工作,來改變這些人的思想使之符合國家的政策。斯大林也許沒有認真對待羅斯福這番話。很可能他認為總統把波蘭裔美國人的意見抬出來,只是一種荒謬的手段,為的是替反蘇政策辯護。可以肯定地說,這位蘇聯獨裁者在決定他自己的東歐政策時絲毫無意尊重波蘭裔美國人或其他類似集團的感情。
下午較晚的時候舉行了德黑蘭會議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除三國政府首腦外,外長們和霍普金斯也都出席。羅斯福一上來就說,他希望俄國人將會恢復同波蘭流亡政府的外交關係,但斯大林不願作出這樣的允諾。他聲稱,波蘭流亡政府曾同希特勒一起進行反蘇的誣衊性宣傳,而他只准備同一個把對德作戰放在首位的波蘭政府恢復關係。這個棘手問題很快地被拋在一邊,會議轉而考慮波蘭的疆界問題。丘吉爾和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