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1 / 4)

接下來是斯大林發言。他首先向會議保證,在取得對德戰爭勝利後,一等到遠東蘇軍力量得到必要的增援,俄國將參加對日戰爭。他描述了俄國戰線的形勢,強調指出德國人的破壞給運輸帶來的困難。至於地中海,他說根據他的判斷,由於阿爾卑斯山擋住了對德國本土的進攻,因而在義大利繼續推進得不到多少好處。他承認土耳其作為一個盟友可能有用,但是又堅持說,既然透過法國攻入德國是最直接的途徑,因此不論巴爾幹戰役還是愛琴海戰役都是浪費時間。

然後輪到丘吉爾發言。他首先頗為詳盡地描述了為1944年春季或夏季在法國實行登陸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準備工作。他警告說有可能推遲發動“霸主”計劃,指出登陸艇極度缺乏。接著,他就談到中心問題:當“霸王”計劃的最後準備工作尚在進行時,盟軍自然不應該閒著沒事幹吧?當時,英、美有二十個剩餘的師在地中海地區,此外,土耳其還有一支強大的、人數眾多的軍隊,可用來為盟國的事業大大出力。他問道,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可能在地中海作戰呢?這是一個充分值得在本次會議予以考慮的戰役,即使可能使“霸王”計劃稍稍推遲一些時日。

這時,羅斯福插進來談到越過亞得里亞海援助南斯拉夫的鐵托的可能性;丘吉爾馬上表示支援。斯大林問道,這樣一項計劃是否會影響指定用於“霸王”計劃的兵力。於是丘吉爾就開始計算現有的兵力,以證明不必抽調“霸王”計劃的軍隊。可是斯大林不信。他回答說,他認為在地中海東部地區開始一系列戰鬥定會分散英、美的兵力,這是不明智的。在他看來,倘若利用在地中海地區積聚起來的所有多餘的人力物力來加強法國南部的登陸戰,以配合“霸王”計劃,那要好得多,他還拿俄國的合圍戰術來打比方,這些戰術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其後各次俄方的攻勢中制訂出來的;斯大林議論道,成功之道在於把最大兵力集中在互為配合的戰線上。至於土耳其,他說他相信土耳其人決不會宣戰。

丘吉爾回答說,土耳其人不至於頭腦發昏到拒絕參戰的地步。羅斯福說,要是他處在土耳其總統的地位,在他的軍隊能得到大量裝備以前,他就會拒絕作戰,而給土軍運送這些裝備就會干擾“霸王”計劃。第一次會議就是以這種調子結束的。

在這次會議上,整個德黑蘭會議的基本陣線就劃分清楚了。丘吉爾發覺自己與斯大林對壘,羅斯福在中間搖擺,充當了仲裁人的角色。他對丘吉爾的觀點無不同情,可又寧願採取俄國人和他自己的軍事顧問們的論點。這樣的陣營完全不是美國人或英國人所料想得到的。丘吉爾曾指望斯大林贊同他的土耳其和愛琴海計劃,這下可大失所望。而由於斯大林明確表了態,原先羅斯福對丘吉爾的議論所持的一點同情態度也立即化為烏有。對羅斯福說來,頭等大事是要同俄國人就戰後的事務和當前的戰略問題達成協議,如果要辦到這一點,只消同意他自己的參謀長們的意見的話,那麼他的主意也就定了。丘吉爾的全部口才和雄辯也無法影響當時的局面;美國人和俄國人結成了反對他的共同陣線,這肯定是一次猛烈的打擊;可是他在以後的兩天裡仍然頑強地、振振有詞地、然而徒勞地為自己的提案辯論。

第一天晚上由羅斯福舉行宴會。席間和飯後,話題轉到戰後問題,即法國、波蘭和德國的前途問題。羅斯福、丘吉爾兩人都急於想聽斯大林的意見,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斯大林在說話。斯大林表示他對法國完全不信任,認為法國的全部帝國領土應予剝奪,羅斯福馬上表示同意這一觀點。可是,另一方面,丘吉爾卻希望在歐洲大陸看到一個強大的法國,因而很不願剝奪法國的殖民地來傷害法國人的自尊心,何況剝奪殖民地這個先例一開,對大英帝國十分危險,這是給羅斯福對全球各附屬國人民實行國際託管的計劃開路。

談話接著從法國轉入波蘭。斯大林說他希望看到波蘭在奧得河確立邊界,可是對波蘭的東部疆界應定在哪裡,他卻有意避而不談。羅斯福說,他希望能作出某種安排,在毗鄰基爾運河的地區建立一個國際管制機構,以保證波羅的海的自由通航。這些話在翻譯過程中引起了誤解,斯大林以為總統說的是要在波羅的海各國建立國際管制機構。他強調宣稱,這些國家經公民自由投票的結果已成了蘇聯的一部分,對這些國家的地位任何改變都是不容考慮的。不過,誤解一下子就消除了,在把總統意圖講清楚後,斯大林欣然表示同意。

至於德國,斯大林對於丘吉爾和羅斯福提議的懲罰和預防性措施表示不滿。他對德國人民的紀律性和效率頗表欽佩,可是一提起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