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來強制實施投降條款。至於肢解德國的問題,赫爾報告說,美國政府對於強行把德國分割成幾個國家是否明智這一點尚無定見,但他認為,不管怎麼樣,分散管理總是應予鼓勵的。三國外長一致同意迫使德國交出1938年以來取得的全部領土,東普魯士應與德國分離。艾登比赫爾更為強烈地主張德國應予分割;莫洛托夫則僅僅表示,在研究希特勒失敗後德國的處理問題上俄國人落後了。會議決定把整個問題交給歐洲諮詢委員會從長計議。
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赫爾提出了戰後的經濟原則問題以及戰後附屬國人民的地位問題。在這兩個問題上,美國的政策是直接同英國利益相牴觸的。赫爾長期以來是個自由貿易的信徒,希望看到自由貿易的做法在戰後世界牢牢生根。的確,他認為,只有開展比較自由的貿易活動,和平的經濟基礎才有保證。這意味著英國應放棄帝國優先權;可是自由化的貿易原則在運用到象蘇聯經濟那樣的社會主義化經濟中去時將意味著什麼,那是很難說的。儘管如此,莫洛托夫還是聲稱,他以贊同的眼光看待赫爾的提議。也許他的意思是說,他同意美國提議中所包括的要德國賠償以及設立一個國際銀行這些內容。艾登的處境頗為微妙,因為英國政府一方面確定無疑地不贊成戰後無條件地撤除貿易壁壘——這個步驟將使英國工業置於美國競爭的全力衝擊之下——但另一方面英國人已正式對貿易自由承擔義務,以此來換取租借物資。這一義務已寫入1942年的租借總協定中,艾登是無法否認這一協定的。同時,他要是同意赫爾的提議,就非得加上一些令人為難的限制不可。處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大概沒有明確表態。
美國方面關於把對附屬國人民的保護責任從個別國家移交到國際託管國手裡的計劃,對於英國傳統的權力和利益說來,是一個更為直接的挑戰。艾登在會上直言不諱地表示,他的政府無法接受赫爾備忘錄中對這個問題所規定的原則。莫洛托夫只是說這個問題得進一步研究,蘇聯政府對此頗感興趣。
對於在歐洲被佔領各國的殘暴行為要負責的那些德國人應給予何種懲罰這個問題,在外長會議前一些日子裡就已經在各盟國政府間進行討論。丘吉爾在10月12日起草了一個檔案,按照在莫斯科進行的討論,對此稍作修改後,由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簽署,作為關於德國暴行的宣言發表,成為外長會議的公開檔案之一。起草這個宣言的目的在於防止今後的暴行。宣言宣稱,各盟國政府將查出那些應對大屠殺、死刑和其他暴行負責的人,把他們送回到他們作過惡的國家去,由那裡的地方當局去審訊和懲辦。德國政府中的最高階或接近最高階的那些頭等罪犯,他們的罪行並不侷限於某一個地區,將由各盟國政府聯合決定懲處之。討論情況表明,對於希特勒及其同夥,英國方面傾向於依照法律的審訊手續行事,而俄國人和美國人則主張立即處決和嚴厲處置。宣言迴避了這個問題。對於頭等罪犯是立即處決,還是透過正式審訊再行懲處,隻字未提。
1943年10月30日,外長會議的最後一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盛宴。席間談話中,他告訴赫爾,在打敗德國之後,俄國將參加對日作戰。宴會上洋溢著事事順遂的氣氛,外長會議也就在伏特加酒加友情的熱烈氣氛中宣告結束。
官方的公報提到了“作為會議全部工作之特點的互相信任和互相諒解的氣氛”,隨同公報一起發表的四項宣言,即關於普遍安全、關於義大利、關於奧地利以及關於德國暴行的四項宣言,使公眾得以看到會上達成了何種範圍的協議。俄國同英美一起宣佈了在戰後繼續合作的共同願望,這是件重大的事情。唯一刺耳的調子是波蘭問題。俄波爭論並未結束,也沒有跡象表明任何一方有絲毫妥協的精神。但是,盟國三強就戰後合作達成了根本性的協議,這是一條使人安心的訊息,大眾為此歡呼,而在這一片歡呼聲中波蘭流亡政府的怨言也就充耳不聞了。
國務卿赫爾在回到華盛頓後應邀在美國參、眾兩院的一次聯席會議上致詞。他抱著十足的樂觀主義態度說道:
……蘇聯、英國、美國和中國已為戰後世界的合作奠定了基礎,這種合作的目的在於使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不論大小,都能在和平與安全中生存,都能維護文明生活的各種自由與各種權利,並享受多方面的機會和便利以取得經濟、社會和精神進步。在目前的大戰中以及在戰勝軸心國以後的和平時期,世界上再也沒有別的重要國家象我們這樣休慼與共了。
艾登在對會議的成就作估價時調子較低,但仍不失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