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的幫助下,俄國的影響很可能強有力地遍及整個歐洲大陸。
估計斯大林是在1943年7月下旬或者8月的某個時候,咬緊牙關決定把戰爭打到底的,如果這個推斷是正確的話,那末他在大致相同的時候還必須作出另一個同樣重大的決定:單獨幹到什麼時候?同英美兩國在政策和戰後規劃方面協作到什麼程度?顯然,從斯大林的觀點看來,只要同德國的戰爭還在繼續,就不能冒險同西方盟國公開決裂。不但租借物資是俄國戰時生產的重要補充,而且英美軍隊的支援在幫助紅軍摧毀希特勒力量方面有著實際的價值和更大的潛在價值。可是,從事情的表面來看,似乎斯大林沒有必要接受美國關於戰後國際組織的計劃,也沒有必要同意在被解放國家建立民主政府的這種公式,而他在1943年10月和11月的莫斯科會議和德黑蘭會議上卻就是這樣做的。
俄國政府在同美英政府達成有關戰後問題的口頭協議時心裡盤算些什麼?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妄加推測是愚蠢的。不管是什麼道理,反正這是俄國政策的動向;而且,甚至在1943年10月外長們到莫斯科開會之前,已經有跡象顯示俄國人有意於合作了。比如,俄國人同意了對義大利採取的措施,俄國極力剋制自己,沒有批評英美政府給予巴多里奧的支援。9月3日,波斯加入聯合國家宣言,沒有遭到俄國的任何反對。這似乎表明,斯大林眼下不打算尋找通往波斯灣的出口了。還有,1943年9月16日,蘇聯政府正式告知西方盟國,日本企圖在俄國人和希特勒之間調停,而斯大林當即拒絕了這個提議。但是,事情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當美國起草的關於戰後國際組織和安全的宣言草案第一次提交俄國人時,他們不肯接受,反對美國人意欲把中國與其他大國一起作為宣言的共同發起人;美國想在波蘭流亡政府和俄國人之間進行調停的提議,在拖延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也被拒絕了。
“象限會議”結束後,英美政府對各自關於戰後世界的希望和計劃都互相摸得很透了,雙方還都希望能夠說服俄國同它們一起來制訂和維護一個和平解決辦法。是美國人帶頭同俄國人開始了有關戰後計劃的談判。這樣開始做後,在他們1943年同斯大林打交道中,始終貫穿著兩條線索。一條是:羅斯福相信,假如他能見到斯大林並同他推心置腹地談一談,他將能消除一些俄國和西方盟國間由猜疑造成的障礙。羅斯福對他個人的魅力頗為自信;但同時也深信,他的提議顯然是通情達理的,沒有任何人,甚至斯大林,能夠拒絕得了。
他準備在小事情上對俄國人慷慨大方——譬如說義大利海軍問題——並認為這種慷慨不應當因為討價還價而受到損害。他希望(並情願把所有的賭注都下在這個希望上)一旦他向斯大林證明美國確實願意友好合作之後,這位俄國領袖會放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而支援他羅斯福關於建立一個自由、民主與和平的世界秩序的計劃。俄國人畢竟還是可以得到很多好處的。他們肯定需要時間和其他國家的幫助來重建他們自己瘡痍滿目的經濟。而且,羅斯福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他認為所有的人,本性都是好的,都是善意的;他不相信一旦友好的氣氛佔了上風還會有什麼國家利益的矛盾不能解決。要麼和解,並由一個國際機構來執行和平仲裁;要麼打一場新的、破壞力更大的戰爭。那麼誰還會輕率和盲目到這種地步,不願意選擇前者呢?
中心問題看來似乎比較簡單:要打破以往事件所造成的蘇聯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互不信任。而達到這一目的最迅速和有效的辦法就是透過個人接觸和坦率的討論把斯大林從一個同盟者轉化為一個朋友。這位總統也許從來也沒想到過,斯大林可能以全然不同的心情來對待這種會見,他可能不把羅斯福看作一個推心置腹、慷慨豪爽的朋友,而是看作掠奪成性的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個毫無理性的代表人物,或是看作美帝國主義的一個居心叵測的狡猾的代理人;或者就算羅斯福想到過這一點,他也會置之不理的,因為他難以相信人家會把他真正的為人如此醜化。他信心十足,認為只要斯大林同他面對面坐上五分鐘,就一定會認識到自己過去是多麼錯誤。因此,羅斯福不放過任何機會試圖安排一次同斯大林的私人會晤,儘管一再遭到拒絕和推延,他仍然堅持這種努力。
影響美國對俄國態度的第二個重要考慮是希望在對日戰爭中得到俄國的幫助。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日本在滿洲的軍隊甚至可能會在日本本土已被征服的情況下儲存下來並繼續作戰這種危險深以為慮。即使這種可能的情況終於不發生,如果俄國軍隊向滿洲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