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它為美國戰時生產定下了大為擴張了目標。美國官員們特別在比弗布魯克勳爵的慫恿下,幾乎以巨大的數字開始考慮這些目標。1942年1月6日,羅斯福在一年一度向國會提出的國情諮文中宣佈了他為1942年的美國經濟所訂出的一部分新的目標。他宣佈已經向政府的相應部門下達命令,要它們採取步驟在1942年確保下列數量產品的生產:
六萬架飛機
四萬五千輛坦克
兩萬門高射炮
八百萬噸商船
這些數字部分是根據起草“勝利規劃”的那些人的估計,但是總統本人又親自修訂了這些數字,並且專斷地把數字提高了。1942年,實際生產的各個專案的相應數字如下:
四萬七千八百三十六架飛機
兩萬五千輛坦克
一萬四千四百門高射炮
八百零九萬噸商船 因此,除造船外,實際成就都大大落後於總統所宣佈的目標。 造成這個明顯的缺陷的一個原因是在那年之中生產規劃有所更改。而且不止更改了一次,總統定下的整數很早便放棄了。無論如何,它們只包括了需要生產的各種各樣軍需品中的一小部分。不久就變得很明顯,如果既沒有船隻將坦克運送到戰場上去,又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員去駕駛它們,那末生產出羅斯福所要求那麼多的坦克將是愚蠢透頂的了。誠然,在各項最後產品之間保持生產的平衡,使它們適應於各項戰略計劃很可能提出的要求,以及最後以可能的最有效的方式在美國和各盟國之間分配這些產品,這些複雜的問題不久便同達到實際的生產目標這項簡單的管理問題錯綜複雜地交織到了一起。
1942年的頭幾個月裡,在華盛頓還沒有任何人充分掌握住這種戰時經濟管理的全部複雜性。最初的推動力是要儘可能迅速地擴大生產。一切都很缺乏,一切都很需要。1942年1月13日,羅斯福把擴大生產的任務託付給了一個新機構——戰時生產局。戰時生產局和以前的機構有所不同,它由一個局長唐納德·M·納爾遜專門負責,納爾遜有決定和執行的全權。戰時生產局所取得的權力是相當廣泛的,聯邦政府所有部門都奉命在戰時採購和生產的問題上必須遵照戰時生產局的各種決定。然而,事實上,戰時生產局不得不在構成美國政府的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許可權爭端中小心謹慎地前進。陸軍和海軍特別不願意由文職人員對他們的採購活動進行控制,他們還可以在總統面前提出控訴。結果,對經濟的集中控制實際上並沒有象原來批准的那麼全面。
在戰時生產局成立後的頭六個月左右,有關的一切事項的基本目的就是增加戰時生產。這意味著要把工廠大規模改為兵工廠,但在進行這種改變以前,工廠經理們必須獲得訂貨單、說明書和合同。發出軍需品訂貨單本身就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許多工廠以前都從未生產過軍需品,許多工廠的經理也無法輕易地在華盛頓官場的迷宮裡找到正確的途徑。因此,需要和生產能力的相稱不相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件碰運氣的事。
在最初簽訂戰時生產合同的匆忙中,對全面的均衡和切實可行則不大注意或根本就沒有注意。納爾遜很早就同意把制訂合同的權力交紿以前一直幹著這項工作的陸海軍軍官的手裡。直至1940年,軍需品採購人面臨到的限制是,國會撥款的不足。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國會作了大量的撥款,實際上把這一控制完全取消了。這時候,美國工業生產能力的實際限制代替金錢上的限制,妨礙了軍需品採購官員們的活動。
美國各軍種都沒有用訓練或組織採購機關來準備適應這種新局面。負責購買這種或那種軍需品的各個辦事處分頭將訂貨單交給各工廠,根本不管其他的、補充的生產規劃會遭到什麼事。任何一個軍事部門恰巧先找到一家工廠,事實上就可以優先購買它的產品。就整個經濟來看,在1942年的頭幾個月裡發出的訂貨比實際可以生產的要多得多。這種過程在生產方面造成了嚴重的缺乏平衡。例如,訂購了大量小型武器的彈藥,製造這種小型武器的新工廠也已開始在建造,這時人們才發現,如果這項規劃實現了,那末這批彈藥的供應就會大大超過任何緊急的需要。
戰前的歲月裡因襲下來的優先權制度已經表明完全不足以應付新的緊張局面了。安排優先權的權力分別掌握在戰時生產局和陸海軍軍需品供應局的手裡。不久,發交根據戰時合同進行生產的工廠的優先權如此之多,以致這些優先權變得毫無意義了。當在流通中的一級優先權多得足以把現有的原料供應完全吸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