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2 / 4)

6日利奧波德和大臣們舉行的會議上,第一次顯出了意見分歧,結果導致國王及其軍隊投降,而大臣們則出走到國外繼續鬥爭。在這些會議上,國王要大臣們注意局勢的嚴重性和盟國戰敗的可能性。他認為德軍的突破非常可能把比利時軍隊和英國遠征軍同法軍的主力部隊分割開來,結果會造成比利時孤軍作戰和最後投降。這個前景使大臣們毛骨悚然,他們堅決主張,必須不借任何代價,使比軍不被牽制在本國領土上並且不與盟國軍隊分割開來。無論如何,必須使政府和儘可能多的軍隊向南撤退,逃到自由的國土上。他們認為,如果比利時把自己的命運與盟國的命運分隔開來,那末它未來的獨立和繁榮就要受到危害。此外,他們對於利奧波德有充分理由害怕盟國在大陸上戰敗這一點,並不抱有同感。他們與國王不同,相信法國有意志也有能力把這場鬥爭繼續下去,直到獲得勝利為止。

5月16日,政府在首都被敵人佔領以前不久,離開了布魯塞爾前往奧斯坦德,18日,又遷往法國。只有皮埃洛、斯巴克、德尼和範·德爾·波爾滕(內政大臣)除外,他們留在比利時的國王大本營附近。

在隨後的幾次會議上,大臣們一面繼續提出建議——其中有許多是行不通的——要求把比利時軍隊迅速向南撤退,他們甚至更加迫切要求國王同意,不讓自己被俘,而是及時丟下軍隊,和政府一同逃往法國。

利奧波德拒絕作出保證:他說,他的行動將由事態的演變來決定。指揮官的職責是要和軍隊呆在一起,如果必要的話,直到投降。他認為,他的首要責任是保衛國土完整。何況,由於德軍推進迅速,盟軍總司令部未能以足夠的速度和力量作出反應來防止盟軍的瓦解,即使比軍總司令部願意把軍隊從比利時領土上撤退,是否能做到達一點也成疑問。比利時軍隊沒有坦克,只有很少的飛機,其裝備和訓練,只能在準備好的陣地上打防禦戰。由於不斷的撤退,由於放棄了安特衛普…那慕爾一線準備好的防禦陣地而退守到後方沒有準備好的陣地,軍心已經動搖。部隊的行動受到了逃難人群的阻礙,儘管大臣們發出為時已晚的呼籲,要居民留在家中,他們仍象潮水般地湧往通向南方和西方的一切道路上。軍隊的補給倉庫和軍火倉庫已被撤退的部隊丟棄或毀壞。

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在5月19日由魏剛將軍接替以前所下的最後一道命令,是要北方各集團軍朝南向松姆河總撤退;第二天,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勳爵接到命令,要作出相應的行動。英國參謀總長埃德蒙·艾思賽德爵士奉派到比利時向戈特下達此項命令,並詢問比利時軍隊能否一起行動。範·奧韋爾施特雷滕說,要比利時軍隊參加向南的進攻行動是不可能的,它的作用只能是一次防禦性的行動,即守住陣地,好讓法國人和英國人騰出手來發動進攻。

20日,利奧波德透過凱斯送了一封信給丘吉爾,信中說,他擔心英國向南進攻,結果必然造成比利時軍隊的孤立和投降。

21日,魏剛去伊普爾,討論如何從南北雙方同時發動進攻,來實現切斷或者至少遏制德軍強行推進的計劃。上一天,即20日,德國人已打到阿布維爾,並揮戈北上。在伊普爾的會談中,最後同意應由英、法部隊承擔向南的進攻,而比軍則退到利斯河,以後可能再退到伊塞河,為盟軍提供掩護。比利時人同意延長自己的防線,好讓英國軍隊騰出手來進攻。

魏剛的計劃絕無成功的希望,到25日,要阻止德軍挺進或使南方與北方各集團軍之間恢復聯絡,已沒有任何可能。比約特將軍在伊普爾會談後返回他的司令部途中因車禍殞命,兩天以後布蘭查德將軍才受命接替他。通訊工具大量缺乏。軍隊之間的配合,一向就有缺點,這時已變得幾乎沒有配合可言。比利時軍隊在利斯河正遭到猛攻,國王曾決定在這裡作最後的抵抗。防線已被突破,在比軍右翼與英軍左翼之間,有被開啟缺口的危險。

5月25日,國王與大臣們在維南達埃爾堡最後一次會見。大臣們於凌晨3時30分就到達軍隊大本營,視察了情況以後,他們顯然意識到,再過一兩天軍隊就將無法繼續抵抗了。他們於清晨5時到達維南達埃爾,要求覲見見國王。在這次戲劇性的、情緒激動的會晤中,終於到了必須作出抉擇的重要關頭。大臣們說,他們打算立刻離開本國,並說,國王有責任和他們一同走,到國外去繼續鬥爭。利奧波德回答說,他已決定留下來和軍隊在一起。大臣們說,如果利奧波德留下來,作為國家元首,他的地位將使投降不但具有軍事而且具有政治的色彩。他們說,他如果不聽政府的勸告而留在比利時,那他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