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防務政策的協調一致,意味著外交、經濟、政治以及軍事方面的合作,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些共和國的經濟利益各各不同,而且在拉丁美洲存在著害怕受美國統治的心理,甚至那些由於本身利益和親善情誼而同美國密切聯絡在一起的國家也是如此。泛美體系主要是一種理想,還不是既成事實,雖然自從華盛頓開始了“睦鄰政策”以來,迭次的美洲國家間會議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增進各共和國之間的合作。隨著日本和德國兩國政策的侵略性越來越明顯,美國政府也日益關注美洲的防務問題。所以,1936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1938年在利馬,都規定一旦西半球受到威脅時各國應進行協商,但並不承擔一致行動的義務。美洲各共和國願意討論合作的問題,可是不願意接受會限制它們獨立行動的任何形式的政治一體化。在1939年9月的巴拿馬會議上,達成一項共同執行中立政策的協議還相當容易,因為所有這些共和國在決心保守中立方面是一致的。然而,當發生要對侵犯安全區的交戰國實行制裁的問題時,泛美團結的表面就出現了裂痕。由於德國在歐洲的勝利,結果對美洲的安全與完整造成威脅,美國政府面臨著一項更艱鉅的任務,需要立即協調美洲各國的防務政策。7月間在哈瓦那開會時,應邀出席會議的外長們需要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
德國想要在美洲大陸上取得立足點,有兩個主要的途徑。第一,它可能透過經濟壓力以及使用第五縱隊設法在拉丁美洲某些共和國中成立親納粹的政府,第二,它也可能設法佔領或者控制歐洲國家在西半球的領土。
歐洲國家在西半球的領土問題,在1939年9月23日至10月3日巴拿馬會議的第十六項決議中已經預見到,並且於4月間德國佔領丹麥以後,對格陵蘭和冰島的地位問題已經實際出現了。格陵蘭幾乎全部在西半球範圍以內,冰島則有一部分在西半球。由於冰島議會4月9日決議行使原來賦予丹麥國王的行政權並管理冰島的外交事務,冰島問題的政治部分得到解決。4月16日,美國政府同意和冰島政府建立直接的外交和領事關係。冰島安全問題的解決則是由於英國決定派遣軍隊到冰島,防止它淪入希特勒手中。英國保證它的軍隊於戰爭結束後撤出,美國政府認為滿意。而格陵蘭和冰島不同,位於習慣上劃分的西半球範圍以內,屬於門羅主義的範圍,因此,格陵蘭的防務問題,華盛頓覺得只應由美國來處理。同時美國政府不願接手對格陵蘭的軍事保護,因為國務院擔心,這可能造成一個先例,在萬一荷蘭被德國佔領時,日本也可以攫取荷屬東印度。因此,格陵蘭當局請美國派遣保護性部隊的建議就遭到拒絕,雖然美國政府也答應派一些海岸警衛隊的小汽艇和提供一門輕炮,以保衛伊維圖特的冰晶石礦,防備侵掠的船隻。對於華盛頓的這種消極態度,倫敦完全同意,可是渥太華比較勉強。美國的部隊直到第二年才派到格陵蘭去。德國入侵荷蘭以後,法國和英國派軍隊佔領荷屬西印度的阿魯巴和庫臘索,以保護它們的範圍很廣的煉油廠時,又一次發生了困難。美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外交抗議。赫爾在5月10日會見洛西恩勳爵時,說英國的行動可能被認為是違犯門羅主義;他還提醒英國注意為日本在荷屬東印度採取行動造成先例的危險。羅斯福透過英國大使要求英國政府證實英國沒有在荷屬東印度進行干涉的意圖;要求荷蘭政府證實荷蘭沒有要求英國在海外援助的意圖;並宣告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將盡早撤出荷屬西印度。英國人同意這樣做,哈利法克斯於5月12日就這一點作了公開的宣告。美國政府還擔心,一個交戰國佔領一塊地方將會引起敵對的交戰國的襲擊。兩個月後,英國軍艦和維希政權控制下的法國軍艦在馬提尼克可能發生衝突的危險,使得美國政府十分關注。
到1940年6月,歐洲國家在美洲的屬地已經嚴重威脅到美洲的安全。荷蘭已經陷落,法國敗局已定,英國的命運也岌岌可危。即使德國不想用武力奪取西歐國家的海外屬地,屈從德國的法、荷兩國政府可能利用它們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屬地來危害美國和整個西半球的安全,而不必把這些屬地的主權確實轉讓給德國。在這些情況下,美國政府感到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採取秘密的軍事預防措施,作最壞的打算,另一方面採用政治預防手段,儘可能防止這些可能出現的事態的發展。
1940年6月,美國同英國政府以及拉丁美洲一些共和國商量以後,根據新的“陸海軍作戰計劃虹4號”的基本內容,起草了陸海軍聯合作戰計劃草案,其中包括由美國軍隊(如果可能的話,和美洲其他共和國以及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