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地開展訓練。同時軍需供應仍然十分短少,以致根據軍事顧問們於1940年9月23日向羅斯福提出的一份可信的報告(斯特朗備忘錄),當時陸軍部要在戰場上維持一支即使只有五萬五千人的各個兵種均衡的部隊,也會感到困難。儘管有這些困難和遲誤,馬歇爾將軍還是報告說,到1941年7月,陸軍已經增加八倍,擁有的兵力大約為一百四十萬人。
直到1940年6月為止,美國政府批准的防務政策以及根據這些政策而制定的戰略計劃(例如,陸海軍作戰計劃虹1…5號),除了維護門羅主義和美洲半球的防務以外,只是一般地為可能在遠離本國的地區實際作戰做準備,戰場一面是西太平洋,另一面是歐洲和非洲。法國的淪陷以及美國擔心英國可能戰敗或者向希特勒妥協求和,使得美國必須澄清自己的政策和戰略。例如,1940年6月制定的“作戰計劃虹4號”,要求於必要時派遣美國陸、空、海軍部隊到南美洲的任何地方,如果那裡可能受到軸心國的襲擊,或者發生由軸心國支援的當地運動的顛覆行為。美國武裝部隊的負責領導人這時必須十分周密的考慮,如果他們不得不於最近的將來採取行動,他們採取行動的能力有多大。巴西提出希望美國於必要時給予援助的迫切要求後,在華盛頓促使參謀部於1940年6月12日提出一項備忘錄,該備忘錄於8月1日經總統批准。作為一種臨時需要,拉丁美洲國家這時被分為緊急情況不同的四類,墨西哥和巴西最優先。陸軍部參謀部面對著這一事實,即它暫時不能在巴西南部“突出”部分以南採取有效行動。經國會投票決定增加陸軍和空軍的實力,以及計劃中的從太平洋抽調海軍艦隻,是為了儘可能快地(並不是希望多快就能多快)提供可能需要的額外部隊,使美國當時的計劃在海軍和其他軍種方面可以全部實現。這個計劃假定軸心國針對南美的行動也許會在英國戰敗六個月後開始,或者在英德妥協媾和使軸心國家可以在大西洋放手行動以後。1940年5月,關於德國將攫取烏拉圭的傳說引起了恐慌,結果美國於6月間派遣兩艘驅逐艦到蒙得維的亞。
羅斯福在1940年5月16日第一次向國會提交的緊急防務諮文中,號召要保護整個美洲半球,使其不受非美洲國家的侵略、控制或者統治。一年多以前,他在1939年4月14日對泛美聯盟的一次演說中宣告:“美洲的和平中……沒有虛弱的性質。我們準備維持和平,竭盡全力保衛和平,以暴力對付暴力,如果有人企圖顛覆我們的制度或者侵害我們集團中任何一個成員的獨立。”在這兩次講話中,他都重申門羅主義的原則適用於整個西半球的防務,可是在1939年4月至1940年5月之間,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40年4月19日,阿根廷政府在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的刺激下,提議美洲各共和國應該從保持中立改變為處於非交戰狀態,以便它們自己可以比較放手地行動。這一提議在華盛頓不受歡迎;雖然美洲各共和國,由於烏拉圭建議它們應該對於德國侵入低地國家提出集體抗議,曾於5月19日有所行動,但這只是一種無用的姿態。到1940年5月的時候,看來美國大概確實不得不“以暴力對付暴力”了,如果它要維護門羅主義原則的話。
原先在1823年宣佈門羅主義時,不過是陳述美國的希望罷了。門羅總統說得很清楚,外界如對美洲大陸進行干涉,將被認為是不友好的行為,可是他沒有作出實際的保證來保護美洲各共和國的獨立。而且美國當時所處的地位也無法給予這樣的保證。門羅主義的各項要求之所以能得到一般的遵守,主要是由於歐洲國家首先要關心歐洲本身的均勢,以及由於英國海軍的力量和情誼。1940年夏初,似乎這兩項條件可能不久都不再適用了。歐洲也許不久就在德國的霸權之下統一起來,英國的艦隊也許會投降或被擊沉。在那種情況下,西半球的防務勢必要靠美洲各共和國本身的力量,而且主要地要靠美國;美國潛力雖大,可是還處於重整軍備的初期階段。在拉丁美洲各共和國中,擁有陸軍和海軍,能夠對本半球的防務貢獻一點力量的國家,唯有ABC國家(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而它們是否贊成泛美集體安全政策,卻完全不能肯定。雖然巴西的東北部突出地帶顯然是德國方面企圖在美洲取得軍事據點的第一目標,但是巴西對這方面處境的危險,意識也不強烈,甚至不足以消除它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提防美國可能侵略的戒心。智利和阿根廷戒心更強,因為這兩個共和國距離危險地點都比巴西更遠,同時阿根廷還懷有野心想謀取本地區的霸權,同美國的泛美政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