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傳燈錄》、契嵩《傳法正宗記》等,多承襲法琳所書而否定道宣之說,所以慧可“斷臂求法”的故事,以後就被一般禪家所傳誦。
③ 公元561年。
{4} 公元569年。
⑤ 也叫“十二緣生”,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部分,也稱“十二支”或者“十二有支”。
⑥ 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非天)。
⑦ 《楞伽經》卷二內容。
二十四 欲焰如熾(1)
人生,就是一個接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僧家的寺院,瀰漫著阿勃參①、阿魏②和鮮花的味道,讓人聯想到來世、因果、緣起緣滅,等等。在佛寺過一天,讓人難以忘懷。那種周遭的景色和與俗世了無牽掛的氣氛,會讓人的內心發生巨大的變化。我能夠深深體會到:這樣的一天,過得多麼不一樣啊。
在奇異香氣的氤氳中,我能從塵世的慾望中掙扎脫離一會,思考一下。無論是誰的一生,都如一條長鏈,有的人,鏈子是金子做的,比如我;有的人,可能是鐵做的,比如馬上要被我送入地獄的趙郡王高睿。恨恨之中,我真想把荊棘編成繩索,套在他的頭上,送他到陰曹地府。
慧可大師,言談幽深,佛理玄妙。他從不言及任何實際的事務。即便如此,與他一席話,總會讓人感到心裡輕鬆許多。
武成帝高湛臨死把臂相托,我怎麼能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高緯呢。何況,胡太后與我情意綿綿,北齊上下,能主持全域性者,非我其誰!
皇帝下旨,尊太上皇后胡氏為皇太后。同時,下詔把東平王高儼改封為“琅玡王”。這個琅玡王,我和小皇帝,都不喜歡他。這小孩子年紀不大,老成過度,且對我態度倨傲,讓人心內發寒。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崩逝後,皇帝身邊,新老交迭,除我以外,大概還有以下諸人號稱握權柄者,與我合稱“八貴”:
臨淮郡王婁定遠、錄尚書事趙彥深、左僕射元文遙、開府儀同三司唐邕、領軍綦連猛、領軍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
其中,臨淮郡王婁定遠是婁太后(太皇太后)的親侄子,也就是當今皇帝的表叔;度支尚書胡長粲,乃當今胡太后的族兄。
“八貴”中,趙彥深老謀深算,是個不輕易表態得罪人的老好人;唐邕、領軍綦連猛、領軍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幾個人,與我算是一路;婁定遠、元文遙二人,和趙郡王高睿同道。他們三個人,夥同宗室馮翊王高潤、安德王高延宗等人,不停地在皇帝面前講我壞話,勸說皇帝把我放為外任,遠離朝廷。
蛟龍失水,魚蝦不如。不僅我不幹,胡太后也不幹。
特別是趙郡王高睿,自恃宗室近親,氣勢逼人。
太上皇喪事過後沒過多久,胡太后在前殿宴請慰勞諸臣。
未等胡太后舉杯行勸,高睿即在大庭廣眾之下朗言,宣示我的“罪惡”:
“和士開,乃先帝弄臣,城狐社鼠一類的小人。他受納貨賂不說,還穢亂宮掖,醜聞廣為民眾大臣所知。臣等宗室親戚,義無杜口,所以冒死揭發其罪,希望陛下和太后聖裁,立刻下旨,把和士開趕出朝廷!”
聽高睿如此說,我胸中一股怒氣上湧。當著這麼多朝臣,不好發作,我只得跪下匍匐,高喊:“太后與陛下為臣做主!”
胡太后臉色微紅,不好即刻作怒。她強忍怒氣,舉觴勸言高睿:
“先帝在時,王爺您為何不說這些事情!難道,王爺你現在是想欺我孤兒寡母嗎?且飲酒,勿多言!”
高睿不知進退,辭色愈厲。
馮翊王高潤、安德王高延宗等人跪伏在高睿身後,肆無忌憚地大聲嚷嚷,一定要把我外放出朝廷。
牆倒眾人推。喧嚷之際,太上皇時代的寵臣、胡人安吐根也落井下石:“臣本商胡,忝居諸貴行末,既受先帝厚恩,豈敢惜死!太后聽臣一言,不出和士開,朝野不定!”
胡太后惱怒:“改日再論,王爺們先散!”
高睿等人不依不饒,或投冠於地,或拂衣而起。
我在旁跪伏,恨得我握緊雙拳,直欲親手刃殺這幾個草包王爺……
轉日,大清早,高睿等人重新在雲龍門集結。他們派出元文遙入宮奏諫,連章署名,勢必要把我貶黜於外。
來來回回數次,胡太后堅執不納。
膠持之下,最後還是左丞相段韶出面和稀泥。他派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