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與李祖永主持的永華影業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基本演員合約,參加過一些影片的演出,但個人事業上仍看不到絲毫曙光。用李翰祥自己的話說,“那時一心一意想以小生的姿態,噹噹大明星,和影壇上當時得意的舒適、劉瓊們爭個高低,但始終都演出就先出、死就先死的那種閒角”,於是改了行,做起編劇、導演來。
他參加編、導的第一部影片是《翠翠》,這是根據沈從文的小說《邊城》改編的。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嚴俊,李翰祥任副導演,他還幫嚴俊重寫劇本,重分鏡頭。《翠翠》既是李翰祥初次任副導演的電影,也是後來紅透香港的女明星林黛的處女作。在林黛的第二部電影《金鳳》中,李翰祥正式在片頭上掛了編劇的名字。據說,《金鳳》的導演主要是李翰祥,當時這部電影的導演嚴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演戲中去了,他擔任同期拍攝的兩部電影的男主角。
與嚴俊合作導了兩部電影之後,李翰祥在圈子內漸漸有了一點名氣,並且有人開始為他抱屈,認為嚴俊導演的戲,其實全是李翰祥捉刀。甚至還有人放出話來,亞東影業公司要請李麗華主演一部電影,李麗華提出的惟一條件,就是要李翰祥編導。
李麗華是當時與林黛齊名的女影星,她點名要李翰祥擔任編導,就是想跟林黛爭個高低。於是,李翰祥與李麗華及有關方面簽下合約之後,立即著手尋找劇本。
有一天,李翰祥在灣仔的國泰戲院旁邊的一間舊書店裡,看到一篇對“賽金花”的訪問記,於是起念拍一部同名電影。經與李麗華及有關方面商量之後,馬上動手編寫劇本。但這個拍攝計劃遭到了嚴俊的反對,他說:“《賽金花》人物太多,場景也太多,你的資金只有19。5萬,李麗華的片酬去掉了7。5萬,還剩下12。5萬,怎麼拍呀?小戲大拍可以,大戲小拍怎麼行?豈不要露寒酸相,吃力不討好嗎?”
《賽金花》就這樣胎死腹中了。
李翰祥轉頭和邵氏公司聯絡,邵氏公司對他頗為欣賞,讓他另外搞一個劇本出來。這便是李翰祥的第一部導演處女作——《雪裡紅》。它成為李翰祥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為了穩妥起見,李翰祥不敢好大喜功,這個劇本是由師陀、柯靈合寫的《大馬戲團》話劇劇本改編而成,但拍攝時間只用了20天。片中主人公“雪裡紅”原是民國初年活躍在東北長白山一帶的一個行俠仗義的女強盜。李翰祥在改編劇本時,將她的身份由女強盜改為戲班裡的女東家,她性情粗暴,外形風騷,但內心非常善良。這個角色由李麗華飾演,其他主要演員有羅維、葛蘭、金鍊和洪波等。
邵氏父子公司的老闆邵屯人看了《雪裡紅》,十分滿意,便與李翰祥簽了八年編導合約。
從1956年進入邵氏公司,到1963年,這八年中,李翰祥共導演了19部影片,其中多數是喜劇片,但最能展示他的藝術才華的則是歷史古裝片。
李翰祥進入“邵氏”後,編導的第一部電影是《水仙》,原名叫《海茫茫》,是根據小說《伶仃洋恩仇記》改編的,但沒有一炮打響,接下來拍了10多部低成本的喜劇片,比如《黃花閨女》、《給我一個吻》、《丹鳳街》、《窈窕淑女》、《全家福》等,總體而言是成績平平。使李翰祥名氣驟升的,是邵氏公司給了他導演大型宮闈歌唱片《貂蟬》的機會。
當時,邵逸夫已從新加坡來到香港,向二哥邵屯人買下清水灣220號地段的地皮,正式掛出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招牌,並開始“邵氏影城”的大規模建設。李翰祥對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興趣極濃,早在邵屯人手下就提出過拍古裝片的構想,但邵屯人認為觀眾不喜歡古裝片,並且服裝、佈景、道具都要重新制作,花錢不討好,李翰祥只好作罷。
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的黃梅戲舞臺藝術片《天仙配》(石揮導演、嚴鳳英主演,1955年出品)到香港九龍的新華戲院上映,大受當地觀眾歡迎。李翰祥以此為例,說服邵逸夫投資古裝片。於是,一個名叫高立的編劇拿出了《貂蟬》的劇本。邵逸夫看了劇本非常高興,決定也採用黃梅戲曲調,並決定這部影片用彩色片製作,由李翰祥擔任導演。
李翰祥領命之後,選定林黛飾演貂蟬,男主角是趙雷。《貂蟬》的佈景師是陳其銳,他是電影界的老行尊,拍過許多古裝片,但搞彩色古裝片這還是頭一次。當時膠片還是以人工方式加彩。陳其銳對李翰祥說:“中國的大紅大綠太刺眼,咱們都改用淡紫色好了,淡雅一點,也文靜一點。”所以,後來這部影片中的佈景,除了屋柱是紅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