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人們真的是用倒後推理來求解博弈嗎?(1)

沿著博弈樹倒後推理是分析和求解序貫行動博弈的正確方法。那些既沒有明確地這樣做也沒有直覺這樣做的人,實際上是在損害他們自己的目標。他們應該讀一讀我們的書,或者聘請一位策略顧問。但那只是對倒後推理理論的一個諮詢性或規範性的運用。該理論是否跟大多數科學理論一樣,有著更普遍的解釋價值或者積極價值呢?換句話說,我們能否在實際參與博弈時,得到正確的結果?從事行為經濟學和行為博弈論這兩個新奇有趣的領域的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試驗,並得到了各種各樣的證據。

看起來最具破壞力的批判來自最後通牒博弈。這是一個最簡單的談判博弈:只有一個“要麼接受,要麼放棄”的提議。最後通牒博弈中有兩個參與者,一個是“提議者”A,另一個是“回應者”B,還有一筆錢100美元。博弈開始時,參與者A先提出一個兩人分割100美元的方案。然後參與者B決定是否同意A的提議。如果B同意,就實施這一提議,然後每個人將獲得A提議的份額的錢,博弈結束;如果B不同意,那麼兩個人都將一無所獲,博弈結束。

暫時停下來想一想。如果你是A,你會提議怎樣分配100美元?

現在考慮一下,如果兩位參與者是傳統經濟理論觀點下的“理性人”,即,每個人只關心自己的自身利益,且總能找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優策略,那麼博弈會怎樣進行下去?提議者A會這樣想:“無論我提議怎樣分,B都只能在接受提議或一無所獲之間進行選擇。(這個博弈是一次性博弈,因此B沒有理由建立一種強硬的聲譽;或者在將來的B可能成為提議者的博弈中,對A的行動針鋒相對;或者任何諸如此類的事情。)所以,無論我的提議是什麼,B都會接受。我可以給B儘可能少的錢,使自己得到最好的結果,例如只給他1美分,如果1美分是博弈規則所允許的最低金額的話。”因此,A一定會提議給B這一最低金額,而B只能選擇接受。�

�這一論證是無須畫出博弈樹來進行樹邏輯分析的另一個例子。再停下來想想。如果你是B,你會接受1美分嗎?

關於這個博弈,人們已經做過大量的實驗。6通常情況下,實驗者讓24個左右的受試者聚集在一起,並讓他們隨機組對。每一對都要指定一個提議者和一個回應者,然後進行一次博弈。接著再次隨機組成新的組合,重新博弈。通常,參與者們不知道他們會在博弈中和誰組對。因此,雖然實驗者能從同一個群體的同一種試驗得到幾個不同的觀察結果,但其中並不存在足以影響人們行為持續關係的可能性。在這個一般性框架內,實驗者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條件來分析這些條件對結果的影響。

你對自己作為提議者和回應者應該怎樣行動的內省,可能已讓你認識到,這個博弈的實際結果應該與上述的理論預測結果不同。的確,它們之間有差異,而且通常差異很大。給予回應者的金額隨著提議者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實際提議1美分或1美元,或者低於總金額10%的情況非常罕見。平均提議金額(一半提議者提議的金額比這個金額少,一半的提議者提議的比這個金額多)在總金額的40%~50%之間;很多實驗中,50∶50的分割比例是唯一最常見的提議。給予回應者少於總金額20%的提議被拒絕的機率是50%。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人們真的是用倒後推理來求解博弈嗎?(2)

非理性與關注他人的理性

為什麼提議者會給回應者相當大的份額呢?有三個原因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第一,提議者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倒後推理。第二,除了儘可能贏得更多的純粹自私的慾望之外,提議者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動機;比如他們傾向於利他的選擇行動,或者關心公平問題。第三,他們可能擔心回應者會拒絕較低的金額。

不可能是第一個原因,因為在這個博弈中,倒後推理的邏輯實在太簡單了。在比較複雜的情況下,參與者有可能無法完全地或正確地進行必要的估算,尤其是當參與者初次參與這個博弈時,就像我們在21支旗博弈中所看到的那樣。但是,最後通牒博弈實在太簡單了,即使對初次接觸的參與者來說也是一樣。所以,一定是第二個或第三個原因,或者兩者兼備。

早期的最後通牒實驗得出的結果傾向於第三個原因。事實上,哈佛大學的艾爾·羅斯(Al Roth)及其合作者發現,如果大多數受試者的拒絕臨界值一定,提議者將會選擇使獲取更大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