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an Cain)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洛賓·道斯(Robyn Dawes)用如下的*者博弈變種,做了一項實驗。7實驗者要求*者對10美元進行分配。在*者做出分配決定之後,還沒有把錢交給回應者之前,*者得到了如下提議:你可以得到9美元,而對方將一無所獲,並且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曾是這個實驗的一部分。大多數*者都接受了這一提議。他們寧願放棄1美元,來確保對方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貪婪。(一個利他的人會更願意給自己留9美元,把1美元給對方,而不是給自己留9美元,卻讓對方一無所獲。)甚至當*者只能拿到3美元時,為了讓對方一無所知,他也寧願拿走這點兒錢。這就像為了避免給乞丐一點兒施捨,而花大筆錢穿過別的街道那樣。

人們真的是用倒後推理來求解博弈嗎?(3)

觀察一下這些實驗的兩個要點。第一,它們都遵循科學的標準方法:透過設計合適的變種實驗來檢驗理論假說。人們在這裡提及幾個主要變種。第二,在社會科學中,多個原因通常同時存在,每個原因都能解釋同一個現象的一部分。假設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或完全錯誤的;接受其中一個假設並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所有假設。

現在,考慮一下回應者的行為。在知道接下來的提議額可能甚至更少的情況下,他們為什麼還會拒絕這個提議呢?他們這麼做的理由不可能是想要建立一個強硬談判者的聲譽,以便在以後的博弈中或其他分割博弈中得到較好的結果。同一對參與者不會重複地博弈,並且以後的搭檔也不會獲得參與者以往的行為記錄。即使建立聲譽的動機是隱含地表現出來的,它也必須採取更深刻的形式:回應者遵循了某個一般的行動規則,而無須在各種情況下都進行仔細的思考和算計。這種形式一定是一種直覺的行動,或者是一個情感驅動的回應。而這也的確是事實。在實驗研究新誕生的一個分支領域——神經經濟學中,當受試者做出各種經濟決策時,實驗者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NMRI)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器(PET)掃描了他們的大腦活動。當最後通牒博弈實驗在該情形下進行時,實驗者發現,當提議者的提議越來越不公平時,回應者的前腦島(anterior insula)也越來越活躍。由於前腦島對情緒(如生氣、厭惡)敏感,所以它有助於解釋回應者為什麼會拒絕不平等的提議。相反,當接受不平等的提議時,回應者左邊的前額皮質會更加活躍,這表明他在進行有意識的控制,在做自己厭惡的事和獲得更多金錢之間進行權衡。8

許多人(尤其是經濟學家們)認為,雖然在實驗室實驗中,回應者可能會拒絕實驗室提供的微小總額的微小份額,但在現實世界中,利益總額通常大得多,回應者再拒絕微小的份額就非常不可能了。為了檢驗這一說法,人們改在幾個比較貧窮的國家做這個最後通牒博弈實驗,在這些國家,實驗金額相當於參與者幾個月的收入。拒絕的可能性確實變得微乎其微了,但是提議者卻沒有明顯變得更加吝嗇。對於提議者而言,遭到拒絕的後果變得更加嚴重了,比他們的行為給回應者帶來的後果還要嚴重,因此,擔心遭到拒絕的提議者可能會更加謹慎地行事。

雖然一些行為可以透過本能、荷爾蒙或者大腦中的情感得到部分解釋,但有些行為隨著文化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在不同國家所做的實驗中,實驗者發現,關於怎樣的提議才算合理的觀念,不同的文化中的差別度高達10%,但是像侵略性或強硬性這樣的性質,不同的文化中的差異較小。只有一個群體與其他群體有明顯的不同:在秘魯亞馬孫河畔的馬奇根加部落(Machiguenga),提議者提供的份額很小(平均為26%),卻只有一個提議遭到了拒絕。人類學家解釋說,那是因為馬奇根加人以小家庭為單位生活,他們和社會隔離,而且沒有什麼分享準則。與此相反,在兩個國家中,提議額超過了50%;這兩個國家有一種習俗,那就是當一個人好運降臨時,他會十分慷慨地贈予其他人,而接受者有義務在將來更慷慨地給予回報。這個準則或習慣似乎也影響了這個實驗,雖然參與者們並不知道他們將要把錢給誰或者誰將要把錢給他們。9

公平和利他主義的演化(1)

從這些最後通牒博弈實驗以及類似最後通牒博弈的其他實驗的結果中,我們應該學到什麼?基於每個參與者都只關心自身利益的假設,運用倒後推理理論所得到的結果與實驗結果大相徑庭。正確的倒後推理和自私自利,哪一個是錯誤的假設?或者是否有一個組合?它們暗示了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